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脸(開臉)  拼音:kāi liǎn
旧时女子出嫁时,须去净面部汗毛,并修齐鬓角,改变头发的梳妆样式,称为「开脸」。也作「开面」。
《漢語大詞典》:毛根
(1).方言。毛发的根部,汗毛。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父亲说:‘我听见那鬼叫的声音在那远远的河边上。我的毛根子撑了几撑。’”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模胡的白影,好像是一个女人,使我全身的毛根伸了几下。”
(2).比喻微细之物。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与民同乐’的观念,在 墨子 的思想中是毛根也没有的。”
《國語辭典》:宝镊(寶鑷)  拼音:bǎo niè
一种古代妇女的梳妆用具。可用以拔除污毛、白发等。南朝梁。江洪咏歌姬〉诗:「宝镊间珠花,分明靓妆点。」
《漢語大詞典》:毛悚
汗毛竖立。形容非常恐惧。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镇江酒库》:“左右闻者毛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及至寺前,贼千餘执械围绕,以防我谋。诸从者毛悚, 继孟 不之惧,衝羣以入。”
《國語辭典》:修面  拼音:xiū miàn
修饰面容,刮去脸上的汗毛。
《漢語大詞典》:耐面
方言。谓妇女以线绞去脸部汗毛。 清 黄生 义府·耐:“吾乡(指 徽州 )妇人,以綫绞面毛者,谓之耐面。”
《國語辭典》:绞脸(絞臉)  拼音:jiǎo liǎn
一种妇人修容术。用细线交叉成剪刀形,再使线一紧一松,用来拔去脸部的汗毛。今俗多以镊子代替细线。也称为「绞面」、「挽面」。
《國語辭典》:毛骨悚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极端惊惧害怕。《西游记》第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也作「毛骨竦然」、「毛骨耸然」、「毛发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