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蔡顺分椹(蔡顺分椹)  拼音:cài shùn fēn shèn
汉代蔡顺孝亲的故事。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顺拾桑椹,赤椹与黑椹分器盛装,途遇赤眉军,问其原因,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赤眉军感其孝顺,于是送他二斗米,一只牛蹄。见《蒙求。卷下。蔡顺分椹》。
《国语辞典》:才如史迁(才如史迁)  拼音:cái rú shǐ qiān
史迁,指汉代著名的文史学家司马迁。比喻人学识丰富、才华迈高。《后汉书。卷七○。孔融传》:「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国语辞典》:大戴礼记(大戴礼记)  拼音:dà dài lǐ jì
书名。汉代戴德所传的《礼记》。为有别于戴圣的《小戴礼记》,故称为《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后不传,今有辑本。简称为「大戴礼」。
《国语辞典》:大戴小戴  拼音:dà dài xiǎo dài
汉朝人戴德及其侄子戴圣,两人同治《礼记》,合称为「大戴小戴」。
《国语辞典》:辍耕垄上(辍耕垄上)  拼音:chuò gēng lǒng shàng
汉代陈涉少时与人佣耕,有一次在垄上停止耕耘,怅恨良久,而有「苟富贵,无相忘」之叹。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多以比喻不甘被埋没,心中跃跃思动的意思。
《国语辞典》:绿釉陶(绿釉陶)  拼音:lǜ yòu táo
汉代陶器。因所著釉多为绿色,故称为「绿釉陶」。
《国语辞典》:轮台县(轮台县)  拼音:lún tái xiàn
县名。位于新疆库车县东。本是汉朝西域地名。多沙卤,有鱼盐,水草茂盛,畜牧以羊为主。产小麦、玉米、葡萄、棉花及油料作物等。
《国语辞典》:帕提亚(帕提亚)  拼音:pà tí yà
Parthia
国名。古称波斯。位在里海西南,中国汉代时称为「安息」,后被波斯萨山朝所灭。
《国语辞典》:连珠体(连珠体)  拼音:lián zhū tǐ
1.文体名。兴于汉代,辞丽而文约,不直指事情,藉串连事例或比喻以传达微旨,使读者领悟。故称为「连珠体」。
2.一种民间文艺,句句重复题目上的字。《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做秀才时,曾效连珠体,做『花月吟』十馀首,句句中有花有月。」
《国语辞典》:屯田制  拼音:tún tián zhì
汉代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徵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分军屯、民屯、商屯。《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
《国语辞典》:求古录(求古录)  拼音:qiú gǔ lù
书名。清顾炎武撰。一卷。采汉代曹全碑至明代建文霍山碑的金石文,共得五十六种。凡方志已载,或存有拓本、近代文集者,便不再收录。每刻必详考源委,辨證音释,可供正史参證。
《國語辭典》:黄门驸马(黃門駙馬)  拼音:huáng mén fù mǎ
职官名。专门掌管天子随从、车辆、马匹的官员。《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句下唐。颜师古。注:「黄门驸马,天子驸马之在黄门者。」
《国语辞典》:穿壁引光  拼音:chuān bì yǐn guāng
汉代匡衡家贫而好学,无力购买灯烛,于是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以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也作「凿壁偷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十步芳草
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后来用“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例如: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隋书·炀帝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