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水(發水)  拼音:fā shuǐ
1.大水暴发、闹水灾。《野叟曝言》第四回:「发水逃命,不暇关门,水退自应回庙。」
2.水,指银钱。发水为抢劫钱财的隐语。
分類:水灾大水
《漢語大詞典》:救水
古代迷信,遇水灾时,必击鼓祈祷,激发阳气以救治,称“救水”。《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范宁 注:“救水以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皆所以发阳也。” 明 杨慎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救日,古礼也;救水,非古礼也。救日何以为古礼?日之食人力不可救也,故鼓以充阳也。水之灾,人力可救也,鼓庸愈哉!”
《漢語大詞典》:乾溢
旱灾和水灾。 清 李光地 《农民苦》诗:“衝炎冒雨敢辞避,但恐乾溢及桑麻。”
分類:旱灾水灾
《國語辭典》:吊水  拼音:diào shuǐ
打水。如:「她到井边吊水。」
《漢語大詞典》:灾潦(災潦)
亦作“灾潦”。 水灾。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 冀 部尤甚。”宋史·贾易传:“ 苏軾 守 杭 ,诉 浙 西灾潦甚苦。”参见“ 灾涝 ”。
分類:水灾
《漢語大詞典》:灾涝(災澇)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
分類:水灾
《漢語大詞典》:水祥
水灾的征兆。《孔子家语·辩政》:“ 齐 有一足之鸟…… 齐侯 大怪之,使使聘 鲁 问 孔子 , 孔子 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急告民趋治沟渠,修隄防,将有大水为灾。’顷之,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人,唯 齐 有备不败。”新唐书·五行志二:“天官有东井,主水事,天汉、天江,亦水祥也。”
分類:水灾征兆
《漢語大詞典》:沈垫(沈墊)
亦作“沉垫”。 沉没,淹没。指水灾。 明 李东阳 《邳州即事有怀都宪张公》诗:“忆昔尚沉垫,适予南使辰。幸将一叶舟,避此千丈浑。”
《漢語大詞典》:抗洪
抗御洪水灾害。《人民日报》1965.6.11:“遇上火灾就打火,遇上洪水就抗洪。”
《漢語大詞典》:鬲并
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 隔 ”。常山贞石志·汉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 黄 云:‘按汉书, 安帝 时尚书僕射 陈忠 上书云:“隔并乃臻。”当是“鬲并”二字。’ 念孙 案, 黄 説是也。管子汉书、 汉 碑多以鬲为隔……《刘瑜传》云:‘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絶其道,则水旱为并。’此説隔并二字之义最明。盖水旱不节皆谓之隔并;此谓蝗旱隔并,则专指旱灾言之。”
《國語辭典》:以水救水  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比喻助长其威势。《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國語辭典》:以火救火  拼音:yǐ huǒ jiù huǒ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方法错误,不但无法制止,反而助长其威势。《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漢語大詞典》:螽水
虫灾及水灾。北齐书·废帝纪:“夏四月癸亥,詔 河南 , 定 、 冀 、 赵 、 瀛 、 沧 、 南胶 、 光 、 青 九州,往因螽水,颇伤时稼,遣使分涂赡恤。”参见“ 螽涝 ”。
分類:虫灾水灾
《漢語大詞典》:螽涝(螽澇)
虫灾及水灾。北齐书·文宣帝纪:“戊申,詔 赵 , 燕 、 瀛 、 定 、 南营 五州及 司州 广平 、 清河 二郡,去年螽涝损田,兼春夏少雨,苗稼薄者,免今年租赋。”
分類:虫灾水灾
《漢語大詞典》:螽涝(螽澇)
虫灾及水灾。北齐书·文宣帝纪:“戊申,詔 赵 , 燕 、 瀛 、 定 、 南营 五州及 司州 广平 、 清河 二郡,去年螽涝损田,兼春夏少雨,苗稼薄者,免今年租赋。”
分類:虫灾水灾
《漢語大詞典》:长沙抢米风潮
1910年春湖南滨湖各县水灾歉收,米价上涨,饥民涌入长沙,各家米店纷纷被抢。湖南巡抚下令镇压,民众被枪杀二十余人。数万民众愤怒捣毁巡抚衙门、银行、教堂等。外国军舰配合镇压,民众伤亡惨重。清政府后以罢免巡抚,出售平价米,平息了风潮。
《国语辞典》:阳侯之患(阳侯之患)  拼音:yáng hóu zhī huàn
水神所造成的灾祸。指水灾。
《国语辞典》:河南省  拼音:hé nán shěng
省名。因位于黄河之南而得名,为黄河主要水灾区。东界湖北,西界陕西,北界山西、河北。面积约十六万五千平方公里。省会开封。主要农作为小麦。矿产以煤为大宗,太行山麓的六河沟和焦作是最大产地。境内主要交通线有平汉、陇海铁路,交会于郑州。并有开封、洛阳等历史名都,安阳西郊小屯殷墟是商代故都遗址,曾有大批甲骨出土。简称为「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