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拯民水火


《孟子注疏》卷二下〈梁惠王章句下〉~44~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彊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國語辭典》:水火  拼音:shuǐ huǒ
1.水与火。比喻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东观汉记。卷一六。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
2.比喻烹调饮食。《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3.比喻灾难。《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承你从水火中搭救我出来,一天恩德未报,我万不能出家。」
4.比喻彼此不能相容。《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5.大小便的隐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亦且终日相处,这些细微举动,水火不便的所在,那里妆饰得许多来?」
《漢語大詞典》:赴水火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冒险犯难。荀子·议兵:“以 桀 诈 尧 ,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分類:赴汤蹈火
《漢語大詞典》:相水火
谓互不相容。明史·申时行传:“既而 李植 、 江东之 以 大峪山 寿宫事撼 时行 不胜,贬去,阁臣与言路日相水火矣。”明史·王元翰传:“由是臣僚益相水火,而朋党之势成矣。”
分類:互不相容
《國語辭典》:水火炉(水火爐)  拼音:shuǐ huǒ lú
一种铜或陶制的小炉,可供暖酒、煮水之用。《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晴云便去取杯箸,暖雪便吹起小火炉来。」
《漢語大詞典》:水火坑
厕所的隐语。《水浒传》第六九回:“一个小节级吃的半醉,带 史进 到水火坑边。”参见“ 水火 ”。
分類:厕所
《國語辭典》:水火  拼音:shuǐ huǒ
1.水与火。比喻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东观汉记。卷一六。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
2.比喻烹调饮食。《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3.比喻灾难。《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承你从水火中搭救我出来,一天恩德未报,我万不能出家。」
4.比喻彼此不能相容。《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5.大小便的隐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亦且终日相处,这些细微举动,水火不便的所在,那里妆饰得许多来?」
《分类字锦》:言似水火
法言圣人之言似于水火水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
分类:
《国语辞典》:势成水火(势成水火)  拼音:shì chéng shuǐ huǒ
情势紧张,如水火般两不相容。如:「这两家餐厅为了生意竞争,势成水火,相互攻击。」
《国语辞典》:势同水火(势同水火)  拼音:shì tóng shuǐ huǒ
双方尖锐对立,其势如水火般不能共存。如:「他们的关系已势同水火,要和好如初,似乎是不可能了。」
《国语辞典》:水火不容  拼音:shuǐ huǒ bù róng
比喻互相对立,不能相容。如:「长期的积怨,使他们的关系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分类:相容
《国语辞典》:水火篮儿(水火篮儿)  拼音:shuǐ huǒ lán ér
放置食物的小篮子。《西游记》第四四回:「左臂上挂著一个水火篮儿,手敲著渔鼓。」
《国语辞典》:众怒如水火(众怒如水火)  拼音:zhòng nù rú shuǐ huǒ
群众的愤怒如同水火一般的厉害。《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史记。卷四○。楚世家》:「君蚤自图,无取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
《国语辞典》:自相水火  拼音:zì xiāng shuǐ huǒ
自己人如水火般势不两立、不能相容。《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国语辞典》:有如水火  拼音:yǒu rú shuǐ huǒ
好像水和火一样,彼此不能相容。《三国志。卷四○。魏书。魏延传》:「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國語辭典》:放水火  拼音:fàng shuǐ huǒ
大小便的隐词。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起来放水火。(做放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