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泯泯  拼音:mǐn mǐn
1.昏昧的样子。《书经。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2.纷乱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泯泯群黎,化为良吏。」
3.水清。唐。杜甫 漫成诗:「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漢語大詞典》:泯泯棼棼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分類:纷乱
《漢語大詞典》:澄泓
水清而深。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下瀦为潭,澄泓湛碧,水萤镜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故藩址:“宫中泉眼以数十计,皆澄泓见底,石子如摴蒱然。”
分類:水清
《國語辭典》:激激  拼音:jī jī
1.水势湍急的样子。宋。苏轼 和王苏州侍太夫人观灯诗二首之二:「翻翻缇骑走香尘,激激飞涛射火轮。」
2.拟声词。形容急流的声音。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3.清澈、清澄。汉。无名氏〈战城南〉诗:「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漢語大詞典》:湛碧
(1).水清绿之色。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雾坛凝紫,河宫湛碧。” 金 吴激 《夜泛涡河龙潭》诗:“渊沉三千丈,湛碧寒无波。” 明 杨士奇 《同蔡尚远尤文度朱仲礼杨仲举蔡用严游东山》诗:“方塘涵湛碧,乔林茂敷衍。”
(2).泛指青绿之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驻跸山》:“前临平原,旷若天井,湛碧难尽。”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四十八架涂有红膏药商标的轰炸机已经掉头向东方飞去,被九十六具马达在湛碧长空中扰动的热浪已慢慢静止下来。”
分類:水清青绿
《國語辭典》:湜湜  拼音:shí shí
水清澈见底的样子。《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國語辭典》:黄河清(黃河清)  拼音:huáng hé qīng
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而将大量泥砂冲刷入河,造成水色浑浊不堪,故以黄河清比喻罕见、难得的事情。《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亦为天下太平,政治开明的祥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今乃康熙二十三年,见了祥瑞一十二种。……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黄河清。件件俱全,岂不可贺!」
《漢語大詞典》:清直
(1).河水清澈顺流貌。语出《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直猗。”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傍逸陌之修平,面 淮 流之清直。”
(2).清廉正直。晋书·应詹传:“清直之风既浇,糟粃之俗犹在。” 唐 白居易 《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自 鹿邑 至 巩县 ,皆以清直静理闻於一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用违其才:“ 沈思孝 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
《国语辞典》:水洗  拼音:shuǐ xǐ
用清洁剂或清水清洗。如:「这件毛料不可水洗,一定要送去洗衣店乾洗。」
《漢語大詞典》:清驶(清駛)
水清流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 南溪 亦清驶,而无檝与舟。” 清 刘大魁《祭张闲中文》:“坐水中之磐石,观谿流之清驶。”
分類:水清
《漢語大詞典》:烟霞气(煙霞氣)
山水清润的气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三:“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
《漢語大詞典》:泓然
(1).深邃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是 庾子躬 外孙。丞相目 子躬 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2).水深满貌。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其崖谷之委会,则泓然为池。”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四:“泓然窥古甃,一勺试甘冷。” 清 戴名世 《〈章太占稿〉序》:“莫平於水,而一川泓然,渊涵渟蓄。”
(3).水清澈貌。 金 赵之杰 《题济源龙潭寺》诗:“树围修竹竹围庵,庵下泓然碧一潭。”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葛云蒸:“掘地得一巨石,数人舁起之,而泉泓然出其下。”
《漢語大詞典》:潾潾
(1).水清貌。 唐 杜甫 《杂述》:“ 泰山 冥冥崪以高, 泗水 潾潾瀰以清。”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潾潾。” 清 魏源 《送李春湖师归广西》诗:“ 桂水 潾潾 桂山 矗,朝衣拂拂綵衣宜。”
(2).波光闪烁貌。 唐 温庭筠 《三洲歌》:“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城西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潾潾。”
《國語辭典》:泓泓  拼音:hóng hóng
水深的样子。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瀰瀰平湖,泓泓澄渊。」
《漢語大詞典》:澄渟
(1).谓水清而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东望坳泽……其水澄渟,冬夏不减。” 唐 王季友 《鉴止水赋》:“鉴於水者,不在於广大而在於澄渟。”
(2).喻清静,平静。 晋 孙盛 《老聃非大贤论》:“值澄渟之时,则司契垂拱;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兴。”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浄无尘。”
《漢語大詞典》:碧滩(碧灘)
水清流急而多石之处。 唐 吴融 《钓竿》诗:“曾抛钓渚入 秦 关,今却持竿傍碧滩。” 宋 朱熹 《武夷棹歌》之八:“七曲移船上碧滩, 隐屏 仙掌 更回看。”
分類: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