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4,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溺女
沙沚
凉面
流网
滩潬
水遁
水蜮
铁锚
泡水
鱼坻
鱼牛
鱼椮
幽鳞
渊渚
矶沚
《漢語大詞典》:溺女
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旧时重男轻女的陋俗。 清 梅曾亮 《光泽县育婴堂记》:“ 闽中 溺女之俗,不知所自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溺女之风, 西江 尤甚。 天津 沈封翁 世华 ,官是省巡检,所至有惠政,尤禁溺女。”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中国 有些地方还在‘溺女’,就因为豫料她们将来总是没出息的。”
《漢語大詞典》:沙沚
水中小沙洲。 清 蔡寅斗 《坦坦碕》诗:“沙沚聚閒鸥,塔影沉寒水。”
分類:水中沙洲
《国语辞典》:凉面(凉面)  拼音:liáng miàn
一种面食。面条煮熟后,在冷水中过一下,捞起来拌上芝麻酱等佐料而成。
《國語辭典》:流网(流網)  拼音:liú wǎng
用来捞捕各水层鱼类的鱼网。通常将数十、百个网连成长片,上网垂直悬浮,下附铅锤,直立如墙面,随流漂移,鱼群游过被网孔卡住时即难脱逃。如:「使用流网捕鱼,近乎竭泽而渔,应该禁止。」
《漢語大詞典》:滩潬(灘潬)
水中沙滩。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中流上滩潬,沙水不可详。” 王伯大 音释引 郭璞 曰:“ 江 东人呼水中沙堆为潬。潬即滩也。”
《國語辭典》:水遁  拼音:shuǐ dùn
利用水而隐身逃走。清。方成培《雷峰塔》第二六出:「奈他法力高强,险被擒拿,幸亏借水遁来到临安。」
《漢語大詞典》:水蜮
即蜮。古代传说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毒虫。比喻阴险狡诈、惯于诬陷他人者。 清 唐孙华 《吴歈为陈沧洲太守作》诗:“ 吴 俗好争讼,投匭工詆诬。自从太守来,水蜮潜亡逋。”
《国语辞典》:铁锚(铁锚)  拼音:tiě máo
系以铁索,投入水中,用来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舟人把船撑入藏风避浪的小港内,钉了桩橛,下了铁锚,缆好了。」也称为「铁猫」。
《国语辞典》:泡水  拼音:pào shuǐ
浸泡在水中。如:「接连几天下大雨,许多农作物因泡水过久而腐烂。」
分类:浸泡水中
《漢語大詞典》:鱼坻(魚坻)
可供钓鱼用的水中小洲。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赏花临凤沼,侍钓立鱼坻。”
分類:钓鱼水中
《漢語大詞典》:鱼牛(魚牛)
古称水中的一种动物。初学记卷三十引 汉 杨孚 《临海水土记》:“鱼牛象獭,大如犊子,毛青黄色,其毛似氊,知潮水上下。” 晋 郭璞 《江赋》:“尔其水物怪错,则有潜鵠、鱼牛、虎蛟、鉤蛇。”
分類:水中动物
《漢語大詞典》:鱼椮(魚槮)
为诱捕鱼而在水中放置的积柴。 宋 陈师道 《晚兴》诗:“布网收鱼槮,连筒下钓钩。”
《漢語大詞典》:幽鳞(幽鱗)
深水中的鱼。
分類:水中
《漢語大詞典》:渊渚(淵渚)
(1).水中小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济水 又东北迆为渊渚,谓之 平州 。”
(2).深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二:“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 太公 钓兹泉’也。”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自峰巔而下,循旧径至冈,冈忽断,下临渊渚。”
(3).比喻事物集聚之处。 清 魏源 《默觚上·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漢語大詞典》:矶沚(磯沚)
水边石滩与水中小洲。借指泊船处。 清 魏源 《三湘棹歌·沅湘》:“流到湖边舟不止,隔烟呼人问磯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