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朗韵(朗韻)
高雅的气质。 唐 李演《东林寺远法师影堂碑》序:“其英姿朗韵,清行素节,详诸旧碑及 张氏 传。”
分類:高雅气质
《漢語大詞典》:道质(道質)
仙家之气质。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张拱遇仙》:“吾无求於人,以汝有道质,故来诲汝。”
分類:仙家气质
《漢語大詞典》:气孱(氣孱)
气质虚弱。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四:“ 右丞 、 苏州 趣味澄夐,若清沇之贯达, 大历 十数公抑又其次, 元白 力就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
分類:气质虚弱
《漢語大詞典》:砎石
坚硬的石头。比喻耿介的气质。晋书·孔坦传:“知将军忿疾丑类,翻然同举,承问欣豫,庆若在己,何知几之先觉,砎石之易悟哉。”
《漢語大詞典》:鹤目(鶴目)
鹤的眼睛。借指修道者的仙家气质。 宋 仲殊 《减字木兰花·李公麟山阴图》词:“ 山阴 道士,鹤目龟趺多秀气。右领将军,萧散精神一片云。”
《漢語大詞典》:介气(介氣)
刚直的气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文章须有介气,不可有骄气。”
分類:刚直气质
《漢語大詞典》:贱气(賤氣)
卑贱者的气质。 宋 王安石 《登景德塔》诗:“贱气即易凌,贵气即难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説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
分類:卑贱气质
《漢語大詞典》:随性适分(隨性適分)
谓作者诗文的风格,是依据各人的情性气质而定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圆通。” 周振甫 注:“随性适分,定位立体,和各人的性情有关。”
《漢語大詞典》:头脑冷静
通常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尤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例如:他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傻瓜,他头脑冷静,而且对“大伙儿会说”这句话表示轻蔑。
《國語辭典》:同气相求(同氣相求)  拼音:tóng qì xiāng qiú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也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
《漢語大詞典》:移气养体(移氣養體)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语出孟子·尽心上:“ 孟子 自 范 之 齐 ,望见 齐王 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孙奭 疏:“夫居足以移易人之气,所养足以移易人之体。”《雪岩外传》第五回:“实对先生讲,此人本与我契好,但目下移气养体,大非昔比了。”
《國語辭典》:仙风道骨(仙風道骨)  拼音:xiān fēng dào gǔ
1.指神仙与修道者的风骨。多用以比喻人气质超尘绝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解元仙风道骨,可以做得这件事。」《通俗常言疏證。仙佛。仙风道骨》引《宋名臣传》:「钱若水过华山,见陈抟,大加赏识,以为有仙风道骨。」
2.形容人极瘦。如:「你瞧他荤腥不沾,酸甜不爱,骨瘦如柴,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国语辞典》:女儿意态(女儿意态)  拼音:nǚ ér yì tài
1.女孩儿娇柔细致的气质、模样。如:「那人虽然打扮像个男的,但总掩不了一股女儿意态。」
2.妇人之仁。不识大体的仁慈恩惠。如:「他那种女儿意态的行事作风,怎么成得了大事?」
《国语辞典》:袅娜风流(袅娜风流)  拼音:niǎo nuó fēng liú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气质出众。《红楼梦》第五回:「早有一女子在内,其鲜妍妩媚有似宝钗,其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
《国语辞典》:非定命论(非定命论)  拼音:fēi dìng mìng lùn
凡认为心意的变化发展,并不必受先行事态如遗传、气质、教育、境遇等之限制者,称为「非定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