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气团(气团)  拼音:qì tuán
大范围的空气在某一地区停留相当时间,使水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这一大片空气具有近似均匀的物理性质(以温度、湿度为主),并达到平衡状态时,即称为「气团」。其源地概为高压的活动中心。
《国语辞典》:大陆性气团(大陆性气团)  拼音:dà lù xìng qì tuán
形成于大陆陆地上的气团。因纬度的高低,有高纬度寒带地区的大陆性寒带气团,以及低纬度热带地区的大陆性热带气团。一般而言,前者寒冷乾燥,若夹带水气,会降雪下雨;后者高温乾燥。也称为「大陆气团」。
《国语辞典》:变性气团(变性气团)  拼音:biàn xìng qì tuán
当气团移出源地后,受所经地的影响,逐渐改变原先的温度和湿度等,此改变后的气团称为「变性气团」。
《国语辞典》:大陆气团(大陆气团)  拼音:dà lù qì tuán
形成于大陆陆地上的气团。参见「大陆性气团」条。
《国语辞典》:冷气团(冷气团)  拼音:lěng qì tuán
移动的大气环流,如果本身温度比所到区域的地面温度低,便为冷气团,会使天气变冷。
《國語辭典》:暖气团(暖氣團)  拼音:nuǎn qì tuán
一种移动的气团。本身的温度比到达区域的地面温度高,多在热带大陆或海洋上形成。
《漢語大詞典》:寒潮
(1).寒凉的潮水。 唐 宋之问 《夜渡吴松江怀古》诗:“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寒潮日夕至,不与废兴同。”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2).气象学上本指冷空气团离开其源地的移动现象。亦指一昼夜内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郭小川 《辉县好地方》诗:“山沟中寒潮时常落脚,暖风却不在此流连。”
(3).比喻险恶的政治形势。 张书绅 《正气歌》:“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 沈阳 城。”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监” 汉 郑玄 注:“监,冠珥也。” 贾公彦 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犹谓之日珥。”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
(2).指首饰与耳饰。 唐 司空图 《山居记》:“亦犹人之秀发,必见於眉宇之间,故五峯頍然,为其冠珥。”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
《国语辞典》:极锋(极锋)  拼音:jí fēng
气象学上指分隔热带与极地源地气团之半永久与半连续性之锋。
《国语辞典》:北极锋(北极锋)  拼音:běi jí fēng
环绕于北极极圈气团和极地气团中的持久、半连续性锋面。
《国语辞典》:热雷雨(热雷雨)  拼音:rè léi yǔ
湿热的夏日午后所发展的气团雷雨。
《國語辭典》:锋面(鋒面)  拼音:fēng miàn
气象学上指两个冷暖不同的空气团相遇,中间形成一道密度、温度、风向等均不连续的界面,称为「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