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滂沛
风棱
体势
雄武
浩大
演迤
焰焰
威势
锋锷
遮天
熏灼
锋棱
骨节
壮盛
熏天
《國語辭典》:滂沛  拼音:pāng pèi
1.水流广远。《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滂沛兮。」《文选。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潮波汨起,回复万里。」
2.雨势盛大的样子。《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云飞扬兮雨滂沛,于胥德兮丽万世。」也作「滂霈」。
3.形容气势盛大充沛。《文选。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漢語大詞典》:风棱(風棱,風稜)
亦作“ 风稜 ”。
(1).风威;使人敬畏的气势。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提师十万餘,四海钦风棱。” 顾嗣立 注:“《汉·李广传》:‘威稜憺乎都国。’ 李奇 曰:‘神灵之威曰稜。’”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 烟阁 丹青,上将之风稜如在。” 宋 王安石 《贺钤辖柴太保启》:“属关掌於支郡,阻面庆於宾荣,瞻企风棱,岂胜欣悚!”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 皋文 清羸,须眉作青紺色,面有风稜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
(2).犹风骨。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翰林承旨 郑畋 为制词,略曰:早以文学,叠中殊科;风稜甚高,恭慎无玷。”
《國語辭典》:体势(體勢)  拼音:tǐ shì
事物的体式及其产生的气势。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苜人之所独专矣。」
《國語辭典》:雄武  拼音:xióng wǔ
雄壮威武。《晋书。卷六。元帝纪》:「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北史。卷二二。长孙嵩等传。论曰》:「肥结发内侍,雄武自立。」
《國語辭典》:浩大  拼音:hào dà
盛大。多指气势、规模、数量等方面而言。《水浒传》第六一回:「钱粮浩大,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
《漢語大詞典》:演迤
(1).绵延不绝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大通桥》:“出 崇文门 二里许,有 大通桥 。水从 玉河 中出,波流演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此行获覩 匡卢 、 罗浮 之胜,巉巖演迤,雄丽奥曲。”
(2).流布;流传。辽史·食货志下:“ 圣宗 凿 大安山 ,取 刘守光 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 太平 钱,新旧互用。由是国家之钱,演迤域中。” 严复 《论教育书》:“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於三十年勤苦仅得之 日本 ,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测可卜其未密也。”
(3).谓文章气势流转绵长。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博陵 崔斯立 ,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明史·宋濂传:“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谢迭山行实之误:“ 枋得 平生无书不读,为文章高迈奇絶,汪洋演迤,自成一家。”
《國語辭典》:焰焰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孔子家语。卷三。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也作「燄燄」。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北周。庾信灯赋〉:「辉辉朱烬,焰焰红荧。」也作「燄燄」。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也作「燄燄」。
《國語辭典》:威势(威勢)  拼音:wēi shì
权威势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三国演义》第三回:「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
《漢語大詞典》:锋锷(鋒鍔)
(1).剑锋和刀刃。借指刀剑等武器。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投之危亡之地,纳之锋鍔之间。”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钱鎛》:“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鍔。”
(2).借指物体的尖突部分。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二:“影光倒射处,千厓失锋鍔。”
(3).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气势。 宋 叶适 《龟山杨先生祠堂记》:“收敛锋鍔以立纲目,昼勤夜思,各就纪序。” 明 唐顺之 《旸谷吴公传》:“公医既精,而仪观磊落,阔达善谈説,颖然见锋鍔。”
《國語辭典》:遮天  拼音:zhē tiān
遮蔽天空。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或气势旺盛。如:「一手遮天」、「眼看黑云遮天,应该很快就会下雨了。」《薛仁贵征辽事略》:「近摩天岭有一谷军,约及一万人,旗号遮天,鎗刀晃日。」《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
《漢語大詞典》:熏灼
亦作“燻灼”。
(1).烧炙。 明 杨仪 《高坡异纂》卷中:“明旦,忽书中烟起,发视之,惟纸灰一幅宛然,书无纤毫熏灼痕也。”
(2).指如火烧炙。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孙华 《摇扇》诗:“炎歊熏灼苦连旬,赖有蒲葵巧製新。”
(3).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汉书·叙传上》:“ 建始 、 河平 之际, 许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燻灼。”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昔我 宪宗章武皇帝 ,熏灼威名,兵定八极。”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序》:“故 真定王 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状,竟至于斯,则虽报以恶声,亦不为过。”
《漢語大詞典》:锋棱(鋒稜)
亦作“ 锋稜 ”。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稜秋剑鋏。”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絶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稜。”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凌厉的气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戇直凌人……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官大踧踖,锋稜顿减。”
(3).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调其舌。君则不然,喙刚如铁。锋稜所值,人谁女容?” 宋晶如 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刚方之意。” 臧克家 《自白》诗:“百炼的钢条铸成了我的骨头,那么坚韧,又那么的锋棱。”
(4).气势(直逼)。诚意伯文集卷一附《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年二十八,师事 石楼子 ,明志式虑,锋稜古人。”
《國語辭典》:骨节(骨節)  拼音:gǔ jié
骨骼的关节部分。
《國語辭典》:壮盛(壯盛)  拼音:zhuàng shèng
强健、旺盛、有朝气。《战国策。燕策三》:「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國語辭典》:熏天  拼音:xūn tiān
火烟直上云霄。比喻势力强盛。《吕氏春秋。审应览。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唐。杜甫 遣兴诗五首之一:「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