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风棱(風棱,風稜)
亦作“ 风稜 ”。
(1).风威;使人敬畏的气势。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提师十万餘,四海钦风棱。” 顾嗣立 注:“《汉·李广传》:‘威稜憺乎都国。’ 李奇 曰:‘神灵之威曰稜。’”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 烟阁 丹青,上将之风稜如在。” 宋 王安石 《贺钤辖柴太保启》:“属关掌於支郡,阻面庆於宾荣,瞻企风棱,岂胜欣悚!”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 皋文 清羸,须眉作青紺色,面有风稜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
(2).犹风骨。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翰林承旨 郑畋 为制词,略曰:早以文学,叠中殊科;风稜甚高,恭慎无玷。”
(1).风威;使人敬畏的气势。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提师十万餘,四海钦风棱。” 顾嗣立 注:“《汉·李广传》:‘威稜憺乎都国。’ 李奇 曰:‘神灵之威曰稜。’”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 烟阁 丹青,上将之风稜如在。” 宋 王安石 《贺钤辖柴太保启》:“属关掌於支郡,阻面庆於宾荣,瞻企风棱,岂胜欣悚!”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 皋文 清羸,须眉作青紺色,面有风稜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
(2).犹风骨。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翰林承旨 郑畋 为制词,略曰:早以文学,叠中殊科;风稜甚高,恭慎无玷。”
《漢語大詞典》:演迤
(1).绵延不绝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大通桥》:“出 崇文门 二里许,有 大通桥 。水从 玉河 中出,波流演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此行获覩 匡卢 、 罗浮 之胜,巉巖演迤,雄丽奥曲。”
(2).流布;流传。《辽史·食货志下》:“ 圣宗 凿 大安山 ,取 刘守光 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 太平 钱,新旧互用。由是国家之钱,演迤域中。” 严复 《论教育书》:“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於三十年勤苦仅得之 日本 ,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测可卜其未密也。”
(3).谓文章气势流转绵长。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博陵 崔斯立 ,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明史·宋濂传》:“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谢迭山行实之误》:“ 枋得 平生无书不读,为文章高迈奇絶,汪洋演迤,自成一家。”
(2).流布;流传。《辽史·食货志下》:“ 圣宗 凿 大安山 ,取 刘守光 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 太平 钱,新旧互用。由是国家之钱,演迤域中。” 严复 《论教育书》:“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於三十年勤苦仅得之 日本 ,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测可卜其未密也。”
(3).谓文章气势流转绵长。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博陵 崔斯立 ,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明史·宋濂传》:“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谢迭山行实之误》:“ 枋得 平生无书不读,为文章高迈奇絶,汪洋演迤,自成一家。”
《漢語大詞典》:熏灼
亦作“燻灼”。
(1).烧炙。 明 杨仪 《高坡异纂》卷中:“明旦,忽书中烟起,发视之,惟纸灰一幅宛然,书无纤毫熏灼痕也。”
(2).指如火烧炙。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孙华 《摇扇》诗:“炎歊熏灼苦连旬,赖有蒲葵巧製新。”
(3).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汉书·叙传上》:“ 建始 、 河平 之际, 许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燻灼。”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昔我 宪宗章武皇帝 ,熏灼威名,兵定八极。”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序》:“故 真定王 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状,竟至于斯,则虽报以恶声,亦不为过。”
(1).烧炙。 明 杨仪 《高坡异纂》卷中:“明旦,忽书中烟起,发视之,惟纸灰一幅宛然,书无纤毫熏灼痕也。”
(2).指如火烧炙。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孙华 《摇扇》诗:“炎歊熏灼苦连旬,赖有蒲葵巧製新。”
(3).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汉书·叙传上》:“ 建始 、 河平 之际, 许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燻灼。”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昔我 宪宗章武皇帝 ,熏灼威名,兵定八极。”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序》:“故 真定王 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状,竟至于斯,则虽报以恶声,亦不为过。”
《漢語大詞典》:锋棱(鋒稜)
亦作“ 锋稜 ”。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稜秋剑鋏。”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絶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稜。”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凌厉的气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戇直凌人……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官大踧踖,锋稜顿减。”
(3).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调其舌。君则不然,喙刚如铁。锋稜所值,人谁女容?” 宋晶如 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刚方之意。” 臧克家 《自白》诗:“百炼的钢条铸成了我的骨头,那么坚韧,又那么的锋棱。”
(4).气势(直逼)。《诚意伯文集》卷一附《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年二十八,师事 石楼子 ,明志式虑,锋稜古人。”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稜秋剑鋏。”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絶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稜。”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凌厉的气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戇直凌人……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官大踧踖,锋稜顿减。”
(3).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调其舌。君则不然,喙刚如铁。锋稜所值,人谁女容?” 宋晶如 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刚方之意。” 臧克家 《自白》诗:“百炼的钢条铸成了我的骨头,那么坚韧,又那么的锋棱。”
(4).气势(直逼)。《诚意伯文集》卷一附《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年二十八,师事 石楼子 ,明志式虑,锋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