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朔气
泱泱
澜翻
气吞
飘扬
奋迅
风扫
席卷
霸气
凌厉
气盛
云回
豪吟
著地
愤激
《國語辭典》:朔气(朔氣)  拼音:shuò qì
1.节气。《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句下唐。贾公彦。疏:「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
2.北方的寒气。《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唐。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國語辭典》:泱泱  拼音:yāng yāng
1.水深广的样子。《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2.云气腾涌的样子。《文选。潘岳。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泉涓涓而吐溜。」
3.宏大的样子。多指声音而言。《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泱泱乎,大风也哉!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國語辭典》:澜翻(瀾翻)  拼音:lán fān
波涛翻腾。比喻文章或说话的气势雄壮,变化激烈诡奇。唐。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宋。苏轼 题李景元画诗:「闻说神仙郭恕仙,醉中狂笔势澜翻。」
《漢語大詞典》:气吞(氣吞)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國語辭典》:飘扬(飄揚)  拼音:piāo yáng
随风飞扬。汉。曹操〈却东西门行〉:「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也作「飘飏」。
《漢語大詞典》:奋迅(奮迅)
(1).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尔雅·释畜“絶有力,奋” 晋 郭璞 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唐 刘禹锡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 僧伽罗 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
(2).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 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3).振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
《漢語大詞典》:风扫(風掃)
(1).风吹。 唐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之一:“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宋 范浚 《岁暮喜晴》诗:“风扫断云齐万弩,日融残雪上三竿。”
(2).形容气势迅猛。 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魏书·邢峦传:“将军忠规协著,火烈霜摧,电动 岱 阴,风扫 沂 嶧 。”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
《國語辭典》:席卷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如:「席卷而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也作「席捲」。
2.比喻统一、占领。《文选。班固。史述赞。述高纪第一》:「乘舋而运,席卷三秦。」《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也作「席捲」。
《國語辭典》:席捲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廪北人皆席捲而去,燕山大饥。」《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桃之夭夭。」也作「席卷」。
2.比喻统一、占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捲之时也。」也作「席卷」。
《國語辭典》:霸气(霸氣)  拼音:bà qì
1.霸者的强悍气势。元。陈旅〈和萧秀才歌风台〉诗:「山河霸气已销毁,飒飒老柳吹斜阳。」
2.专横不讲理的处事态度。如:「他为人带有几分霸气,什么事都独断独行,从来也不采纳别人的意见。」
《國語辭典》:凌厉(凌厲)  拼音:líng lì
1.上升、高飞。唐。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厉。」宋。苏泂〈雨中花。十载尊前〉词:「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2.形容气势猛烈迅速。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明史。卷二二六。海瑞列传》:「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漢語大詞典》:气盛(氣盛)
(1).气势盛大。 晋 张协 《七命》:“气盛怒发,星飞电骇。志凌九州,势越四海。”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而间引饮一斛。” 唐 韩愈 《答李翊传》:“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2).犹血气方刚。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 明 方孝孺 《益斋记》:“吾时志高气盛,谓口舌间足以成事。方以此自才,而人亦多以此奇我。”
《漢語大詞典》:云回(雲迴)
亦作“ 云迴 ”。
(1).云气翻卷缭绕。文选·郭璞〈江赋〉:“ 阳侯 砐硪以岸起,洪澜涴演而云迴。” 张铣 注:“言洪澜旋曲为文,如云之迴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方岭云回,奇峯霞举。” 唐玄宗 《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诗:“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2).形容气势雄壮,行动疾速。 晋 张协 《七命》:“车骑竞騖,駢武齐辙,翕忽挥霍,云迴风烈。”宋书·臧质传:“千乘雷动,万轴云回。”
(3).簇拥;萦绕。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思文》诗:“宗姻风从,娣姪云回。” 宋 吴文英 《风入松·寿梅壑》词:“连唤碧筩传酒,云回一曲 双成 。”
(4).周密。南齐书·高帝纪上:“宏谋霜照,祕筭云回。”
《漢語大詞典》:豪吟
亦作“ 豪唫 ”。
(1).代称气势豪放的诗歌。 明 杨慎 《奇景行毕节早行作》诗:“穷岫瘁乡那有此,天教奇景换豪吟。” 陈蜕 《〈残宵梵诵卷〉跋》:“今夫水流花谢,嗟綺语之难删;即至矢尽拳张,岂豪吟之随輟。”
(2).谓满怀激情地吟诗。 清 萧芷厓 《秋江》诗:“豪吟对樽酒,波影动危楼。”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况闻下笔如有神,豪唫安得身如削?”
《国语辞典》:著地  拼音:zhuó dì
落地。如:「飞机在机场著地了。」唐。王建〈送人〉诗:「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國語辭典》:愤激(憤激)  拼音:fèn jī
愤怒激动。晋。张华〈壮士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南史。卷一。宋本纪。武帝》:「丹诚未宣,感慨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