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工程塑胶(工程塑胶)  拼音:gōng chéng sù jiāo
将液体或气体中混合的杂物,经过高效率分离膜加以分离、精炼而成的塑胶制品。以高效率分离膜、导电性高分子、高结晶高分子三种为材料。代表性工程塑胶有聚醯胺、聚碳酸酯等。
《国语辞典》:工业废污(工业废污)  拼音:gōng yè fèi wū
工业制造或生产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开发时所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等废弃物的总称。
《国语辞典》:化学战剂(化学战剂)  拼音:huà xué zhàn jì
在战场上使用的能产生毒害、遮蔽、纵火及信号等效应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化学物质。
《国语辞典》:火山爆发(火山爆发)  拼音:huǒ shān bào fā
因造山运动,使得火山喷出大量气体、熔岩及火山碎屑物的现象。其所酿成的灾害有地震、海啸等。
《国语辞典》:火山作用  拼音:huǒ shān zuò yòng
地球核心的岩浆及其伴随的气体等物质,侵入地壳、喷出地表及喷入大气的现象或过程,统称为「火山作用」。
《国语辞典》:气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  拼音:qì tǐ wēn dù jì
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特性,以一定质量的气体置于玻璃或熔凝石英的球泡中,使其与待测物充分接触,在体积不变情况下,气体产生的压力随温度改变,量测其压力,便可推算出该物体温度的仪器。
《国语辞典》:喷射发动机(喷射发动机)  拼音:pēn shè fā dòng jī
利用气化燃料混合空气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急速喷射而产生动力的发动机。目前高速火箭和飞机都使用喷射发动机。也称为「喷射引擎」。
《国语辞典》: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  拼音:xíng xīng zhuàng xīng yún
恒星演化过程中,在其周围所形成的球壳状气体。早期以其外型类似行星而名之。
《国语辞典》:道耳吞定律  拼音:dào ěr tūn dìng lǜ
英国道耳吞发现的定律,指物理上不相起化学作用的气体混合物之总压力,等于该各气体在一定温度时所有分压力之和。换言之,在混合物中,各气体仍保有其单独存在时所有之压力。也译作「分压定律」、「道尔顿定律」。
《国语辞典》:放射性废料(放射性废料)  拼音:fàng shè xìng fèi liào
由于核能设施的运转,所产生已不再被利用的放射性固体、液体或气体等物质。
《国语辞典》:工业安全卫生(工业安全卫生)  拼音:gōng yè ān quán wèi shēng
即「职业安全卫生」,现称「劳工安全卫生」,系指在工业场所,为防止建物、设备、材料、化学物品、气体、蒸气、粉尘等缘故引起工业灾害,而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劳工健康。台湾的《劳工安全卫生法》于西元1974年公布实施,但只适用矿业、营造业、制造业、水电煤气业及交通运输等五大行业劳工;2013年,本法修订改称《职业安全卫生法》,并经修法与行政命令逐步扩大适用范围,迄已将大部分受雇勞工纳入适用。
《国语辞典》:吸入治疗(吸入治疗)  拼音:xī rù zhì liáo
应用医用气体提供病人心肺疾病诊疗的一种临床医学技术。也称为「呼吸治疗」。
《国语辞典》:物质三态(物质三态)  拼音:wù zhí sān tài
物质所常具的三种形态。即固体、液体、气体。
《国语辞典》:天然瓦斯  拼音:tiān rán wǎ sī
地层下自然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参见「天然气」条。
《国语辞典》:天然煤气(天然煤气)  拼音:tiān rán méi qì
地层下自然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参见「天然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