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气习(氣習)
(1).风气和习俗。 宋 曾巩 《黄莘职方员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风土之气习,载於图籍,典以郎曹。” 元 杜本 《古意》诗:“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 清 黄宗羲 《汪氏三子诗序》:“ 休阳 汪周士 、 晋贤 、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而爱风雅,喜读书……闻其风者,多操舟到门,结交而后去,顾非今世坊社之气习比也。”
(2).气质;习性。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如此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气习不期变而变矣。” 宋 叶适 《将仕郎嵇君墓记》:“事亲纯孝,处己俭约,有乃父风,无子弟气习。” 明 刘东星 《史阁款语》:“余虽曰仕宦,而清素未脱寒酸气习。”红楼梦第四回:“谁知自此间住了不上一月, 贾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裤气习,莫不喜与他来往。”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盖以一种矫伪之气习,铭刻臣僚之脑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为莫大之荣是也。”
(3).指诗文风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苏氏作〈辨奸论〉憾荆公:“予闻 老苏 初来京,以所著《权书》《衡论》投 欧阳公 ,一时推其文章。 王荆公 时已为知制誥,独不善之,以其文纵横,有 战国 气习,屡詆於众。”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束晳 《补亡诗》,对偶精切,辞语流丽,不脱六朝气习。”《明诗纪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若之 ﹞所与游者皆一代伟人,诗清真,无 启 禎 气习。”
《国语辞典》:和气习习(和气习习)  拼音:hé qì xí xí
气氛祥和、安适。《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漢語大詞典》:气俗(氣俗)
风气习俗。汉书·辛庆忌传:“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苏舜钦 《〈石曼卿诗集〉叙》:“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乃设官采掇而监听之。”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今来弓箭社人户,既处边塞,与北人气俗相似。”
《國語辭典》:气度(氣度)  拼音:qì dù
声势、度量。《水浒传》第七五回:「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
《漢語大詞典》:声习(聲習)
犹言风气习俗。 清 吴敏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弟生居穷乡,少师友见闻之益,亦幸不遭声习濡染之害。”
《漢語大詞典》:霸习(霸習)
称王称霸的风气习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以 齐国 之霸习,急功利,善夸诈,迨其末也, 田氏 专政,主德日衰,纵日奏 虞 廷之乐,能令四方风动,凤仪兽舞耶?”
《国语辞典》:奇风异俗(奇风异俗)  拼音:qí fēng yì sú
奇特怪异的风气习俗。如:「有些礼俗、仪式在外人眼中也许是奇风异俗,当地人却视为理所当然。」「电视里常播放各地的奇风异俗,让我们大开眼界。」
《漢語大詞典》:改政移风(改政移風)
改变风气习俗。东观汉记·马廖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