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赤熟
北齐 时民间私铸钱名。
《隋书·食货志》:“至 乾明 、 皇建 之间,往往私铸。 鄴 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
《國語辭典》:蚩尤戏(蚩尤戲) 拼音:chī yóu xì
一种古代技艺。秦汉间人相传蚩尤鬓发如剑,头上长角,与人相斗则以角抵人。故民间以此为戏,演出者头戴牛角,而相互抵触。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漢語大詞典》:吃菜事魔
亦作“喫菜事魔”。 宋 代民间有明教,一人为魔头,结党事之,皆菜食,不茹荤,官书称之为“喫菜事魔”。 宋
叶适 :“於是贤士惴慄,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殆如喫菜事魔、影迹犯败之类。”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起居舍人 王居正 言:‘伏见两 浙 州县,有喫菜事魔之俗, 方腊 以前,法禁尚宽,而事魔之俗,犹未至於甚炽。’” 明
王世贞 《周邸东书堂禊帖》:“比之尔时诸贤,风流都不似,然不至作 宋 儒喫菜事魔也。”参阅 王国维
《观堂别集·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國語辭典》:打花鼓 拼音:dǎ huā gǔ
一种民间艺术。人们腰间系花鼓,手拿两根或三根鼓棒,交互击鼓,然后轮番抛鼓棒于空中,不停飞舞,鼓声不断,且随著节奏翩翩起舞。打过一阵,鼓棒收于手中,徐徐击鼓且唱词。如此周而复始的表演,称为「打花鼓」。
《漢語大詞典》:村歌社鼓
民间的歌谣、鼓乐。 元 姚守中 《粉蝶儿·牛诉冤》套曲:“为伍的是伴哥 王留 ,受用的是村歌社鼓。”《水浒传》第三三回:“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闐。”
《漢語大詞典》:村箫社鼓(村簫社鼓)
指民间鼓乐。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被西风吹尽,村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 元
刘致 《折桂令·农》曲:“想农家作苦区区,有斗酒豚蹄,畅饮歌呼;瓦鉢瓷甌,村簫社鼓。”
《漢語大詞典》:祠山神
民间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迹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传而称说不一。或谓 乌程 横山 张渤 ,或谓 武当 张秉 ,号 祠山神 或 祠山大帝 、 张大帝 。其祭所称 张王庙 ,又称 祠山庙 。 汉 唐 以来,庙祀不绝。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祠山神》:“合而观之,则 祠山神 之祀,本起于 广德 ,其所谓化猪通津,盖本
《淮南子》 禹 化为熊,通轘辕之路, 涂山氏 见之,惭而化为石之事,移以附会于 祠山 。然俗所传 祠山 张大帝 寔本此。而非如 弇州 所云也。且 祠山 张大帝 之称乃近代流俗所传,而 宋 以来尚称 张王 ,并未加以帝号。”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通俗编·神鬼》引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
《國語辭典》:磁州窑(磁州窯) 拼音:cí zhōu yáo
位于河北省磁县,也就是彭城的磁器窑。南北朝时代即开始烧青磁,北宋时以「南有景德,北有彭城」著名。
《漢語大詞典》:七宝团圞(七寶團圞)
圆月的美称。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故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七宝团圞,周三万六千年内;一轮皎洁,满一千二百里中。”
《漢語大詞典》:请春客(請春客)
旧时民间的一种习俗,过春节后,宴请亲友邻居。
《漢語大詞典》:且不上
方言。等不到。民间气象谚语:黑云接日头,且不上放枕头。
《國語辭典》:清帮(清幫) 拼音:qīng bāng
清代排满兴汉的秘密结社。明末遗臣陆祖逵因康熙年间,漕运多弊端,乃趁机向清廷官吏活动,以教治帮,并以帮会力量暗中从事政治活动。与洪帮并称。也称为「粮帮」、「清门」、「安清帮」。
《漢語大詞典》:闹花灯(鬧花燈)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阮章竞 《漳河水》诗:“迎新年,接新春,准备十五闹花灯,街口都搭起彩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