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社副
宋 代民间自卫团的副指挥。
《宋史·兵志四》:“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録事,谓之头目。”
《國語辭典》:土戏(土戲) 拼音:tǔ xì
指当地民间所演出的地方戏。
《國語辭典》:抬阁(抬閣) 拼音:tái gé
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民俗技艺表演。一般由两三个人扮演各种民间传说或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坐在木制的四方形阁子里,并布置有花草树木的亭台楼阁,由人抬著或搭载于车子上游行街头,以增添神明出巡的威仪和光彩。也称为「艺阁」、「诗意阁」。
《国语辞典》:台尺(台尺) 拼音:tái chǐ
量词。为台湾民间通用的长度单位。一台尺约等于三十公分。俗称为「尺」。
《国语辞典》:潘植 拼音:pān zhí
相传民间旋匠的祖师爷,生平不详。一说鲁班。
《国语辞典》:排子 拼音:pái zi
民间对各种曲调名的泛称。
《国语辞典》:穿素 拼音:chuān sù
民间礼俗在除丧脱白后,更换素服一段时间,俗称为「穿素」。
《国语辞典》:花棒 拼音:huā bàng
1.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参见「霸王鞭」条。
2.比喻好看而没有实际武艺的棍棒招式。《水浒传》第一○二回:「王庆不觉失口笑道:『那汉子使的是花棒。』」
《国语辞典》:倒会(倒会) 拼音:dǎo huì
民间的互助会因种种因素,导致无法支付所应付的会款时称「倒会」。有会头倒会,也有会员倒会的情形。
《国语辞典》:妈祖婆(妈祖婆) 拼音:mā zǔ pó
民间对「天上圣母」亲切的称谓。参见「天上圣母」条。
《国语辞典》:捏面人(捏面人) 拼音:niē miàn rén
1.以捏制面人为生的人。捏面是传统民间技艺,材料是将面粉和糯米用水搅拌揉和,再放在开水里煮熟。凉了以后,用手揉搓并加入糖或香蕉油,和著五颜六色的食品颜料即可完成。捏面人利用这些材料,借著梳子、剪刀、牛骨签等工具,结合他们的巧思、巧手,就可捏出各种可玩又可吃的玩偶人物、飞禽走兽。也称为「面人儿」、「面塑」。
2.一种传统民间技艺。以蒸熟的糯米团加入色料、糖或盐搓揉均匀,用手指或梳子、剪刀、生骨签等工具,以塑造技法捏出各种人物、动物等的样子。也称为「米雕」。
《国语辞典》:烧饼歌(烧饼歌) 拼音:shāo bǐng gē
一种流传民间的预言歌谣。相传明太祖方食烧饼,而刘基适至,太祖询以后世治乱,基作此歌以对,故称为「烧饼歌」。
《国语辞典》:鬼子兵 拼音:guǐ zi bīng
日本侵略中国时,民间讥称日本兵为「鬼子兵」。
《国语辞典》:采风录(采风录) 拼音:cǎi fēng lù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后遂称经收集并整理过的民歌集为「采风录」。
《國語辭典》:圆舞曲(圓舞曲) 拼音:yuán wǔ qǔ
Waltz
曲种名。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源于德国、奥国乡间的民俗舞曲连德勒(Ländler),十七、八世纪流行维也纳宫廷后,旋律速度加快,十九世纪以后风靡全欧洲。以史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Sr.I)、史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Sr.II) 、萧邦(Frederic Chopin)、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等人的作品最有名。也称为「华尔滋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