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白衣  拼音: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國語辭典》:野服  拼音:yě fú
乡居朴素的服装。《礼记。郊特牲》:「草笠而至,尊野服也。」《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拄著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漢語大詞典》:胥徒
本为民服徭役者。后泛指官府衙役。语本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郑玄 注:“此民给徭役者,若今卫士矣。胥,读如如諝,谓其有才知,为什长。” 南朝 梁 何逊 《早朝车子听望》诗:“胥徒纷络绎,騶御或西东。” 唐 元稹 《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是以选贤与能之柄,或碍於胥徒;冠婚丧祭之仪,不行於卿士。” 宋 王禹偁 《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胥徒费簿领,使客烦送迎。” 清 曹寅 《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幕客者,其才望驾胥徒而上之。”
《漢語大詞典》:老牛
(1).年老的牛。左传·成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
(2).今亦以喻指踏实勤恳为人民服务的人。 郭小川 《登九山》诗:“浮浮荡荡,晃晃溜溜;看老摊,守老坡,吃老本,就是不当老牛。”
《國語辭典》:白衫  拼音:bái shān
唐、宋士大夫的便服。后仅用作凶服,为居丧者的孝服。《旧唐书。卷一五。唐临传》:「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凉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乾道初,礼部侍郎王曮奏:『窃见近日士大夫皆服凉衫,甚非美观,而以交际、居官、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于是禁服白衫,除乘马道涂许服外,馀不得服。若便服,许用紫衫。自后,凉衫祗用为凶服矣。」也称为「凉衫」。
《國語辭典》:角带(角帶)  拼音:jiǎo dài
一种用牛角或玉石做装饰的腰带。《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素服角带,写下新任黄州团练副使脚色手本,乘马来见丞相领饭。」
《漢語大詞典》:白巾
(1).犹白衣。旧指平民服。汉书·朱博传:“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
(2).古代国子生服。亦借指国子生。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名利白巾谈,笔札刘王给。”参阅隋书·礼仪志六
《漢語大詞典》:世仆(世僕)
(1).世代相沿的奴仆。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先是 永嘉 刘锡祖 父,掩据 羲之 墨池且百年,后为世僕所发。” 孙中山 《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乙是一个乡下的世仆(粤俗家庭中永久的奴仆之称,与北方老家奴的名称相似),还没有脱离奴隶的地位。”
(2). 明 清 时在 安徽 宁国府 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漢語大詞典》:移执事(移執事)
谓移用其民服役。周礼·地官·县正:“师田行役,移执事。” 郑玄 注:“移执事,移用其民。” 孙诒让 正义:“此与《大宰》九职:‘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事异而义同。”
《漢語大詞典》:委褐
脱去民服。谓作官。宋书·王僧达传:“臣衰索餘生……从官委褐,十有一载。”
分類:脱去民服
《漢語大詞典》:老黄牛
喻指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人。《王杰日记·一九六四年五月三十日》:“我们革命战士……要具备‘老黄牛’的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精神。”如:同志们都赞扬他是我们队里的老黄牛。
《漢語大詞典》:兵役法
国家规定的有关公民服兵役的法律制度。
《漢語大詞典》:青衣小帽
旧时平民服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你青衣小帽,在此不便。”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守仁 ﹞换了青衣小帽,黑夜逃走。”《荡寇志》第一二二回:“ 吴用 忙叫:‘……我想不如青衣小帽,同 戴院长 偷渡过去为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