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怨  拼音:mín yuàn
人民的怨恨。如:「民怨无论大小,都须细心体察,设法解决,才是负责任的政府。」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民怨神怒,众叛亲离。」《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國語辭典》:民怨沸腾(民怨沸騰)  拼音:mín yuàn fèi téng
百姓的怨怒已达到顶点。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不该应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挖。」
《国语辞典》:民怨盈涂(民怨盈涂)  拼音:mín yuàn yíng tú
满路都可听到民怨,形容人民怨恨到达极点。《宋书。卷七四。列传。臧质》:「败道伤俗,悖乱人神,民怨盈涂,国谤弥岁。」
《国语辞典》:神怒民怨  拼音:shén nù mín yuàn
鬼神震怒,人民痛恨。形容为非作歹,罪大恶极,引起众怒。《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神怒民怨,君不久矣!侈心之兴,实起于楚。」也作「神怒民痛」、「神怒人怨」。
《國語辭典》:民怨沸腾(民怨沸騰)  拼音:mín yuàn fèi téng
百姓的怨怒已达到顶点。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不该应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挖。」
《漢語大詞典》:民雠(民讐)
亦作“ 民仇 ”。
(1).谓人民怨恨、反对。逸周书·芮良夫解:“民归於德。德则民戴,否则民讐。”
(2).人民的仇恨。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五:“国难方殷抛蠹简,民仇未报祝龙泉。”
《漢語大詞典》:人神共嫉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亦作“ 人神同嫉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國語辭典》:敛怨求媚(斂怨求媚)  拼音:liàn yuàn qiú mèi
不顾民怨地搜刮钱财,以博取君王的欢心。《资治通鉴。卷二二四。唐纪四十。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请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