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文不文,武不武  拼音:wén bù wén,wǔ bù wǔ
称人毫无专长,什么都没学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是一个废人,文不文,武不武,穷的没饭吃。」
《国语辞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拼音: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í
吃起来毫无滋味,丢弃又觉得可惜。语本《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比喻东西没什么用处,又舍不得丢掉。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国语辞典》: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道理)  拼音:méi yǒu shén me dào lǐ
道理,事物的原理。全句指毫无原理、意思。《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上海已有人译过了,不久就要出书的,劝你不必做这买卖。」
《国语辞典》: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智者)  拼音:yáo yan zhǐ yú zhì zhě
(谚语)明睿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轻信口耳转述毫无根据的传闻。如:「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恶意中伤的小道消息了吧!」
《国语辞典》: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拼音:bǎi wú yī yòng shì shū shēng
(谚语)读书人一无所长,毫无才能可言。本为抒发内心抑郁不平之气,后来泛指自谦自嘲或文人志大才疏的意思。清。黄景仁〈杂感〉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国语辞典》:阴了信的炮𤍤(阴了信的炮𤍤)  拼音:yīn le xìn de pào zhàng
(歇后语)放不响。比喻毫无用处。《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若不著一封挡戗的书去,可不就像阴了信的炮𤍤一般罢了!」
《国语辞典》:心如木石  拼音:xīn rú mù shí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国语辞典》:心如死水  拼音:xīn rú sǐ shuǐ
比喻意志消沉,毫无憧憬与希望。如:「他自从情海生波,遭受重挫之后,就一直心如死水,对恋爱之事再也没有一点儿绮思幻想了。」
《国语辞典》:稀松平常(稀松平常)  拼音:xī sōng píng cháng
1.经常如此。如:「对我而言,早起晨泳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不足为奇。」
2.比喻毫无用处。如:「这个法子稀松平常,一点也不管用。」
《国语辞典》:掩其不备(掩其不备)  拼音:yǎn qí bù bèi
乘敌方毫无防备而袭击之。《南齐书。卷二七。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官场维新记》第一○回:「故意到三更时分,掩其不备,一齐闯进弥陀寺,不论僧俗,见一个,拿一个。」也作「掩其无备」。
《国语辞典》:掩其无备(掩其无备)  拼音:yǎn qí wú bèi
乘敌人毫无防备而袭击之。《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若经城勿攻,西入长安,掩其无备,天子虽还,失其襟带。」也作「掩其不备」。
《国语辞典》:替狗夺食(替狗夺食)  拼音:tì gǒu duó shí
替狗争夺食物。比喻白忙一场,对自己毫无好处。《通俗常言疏證。饮食。替狗打食》引《比目鱼剧》:「(末云)老爷从省下回来,访得有这件事,所以来提银子。丑背气介,只当替狗夺食,白白的欢喜一场。」也作「替狗打食」。
《国语辞典》:天真无邪(天真无邪)  拼音:tiān zhēn wú xié
性情率直、真诚,毫无邪念。如:「他那副天真无邪的模样,真叫人又爱又怜。」
《国语辞典》:完美无缺(完美无缺)  拼音:wán měi wú quē
美好到毫无瑕疵的地步。如:「世事难得十全十美,什么都要求完美无缺,只会累死自己!」
《国语辞典》:未识一丁(未识一丁)  拼音:wèi shì yī dīng
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明史。卷一八○。王瑞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