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柔毫  拼音:róu háo
一种以羊毫、鸡毫或幼儿的胎毛制成的毛笔。笔性柔软,含墨量足,运笔时出墨速度较慢,但笔锋不易表现。也称为「软毫」。
分類:毛笔
《漢語大詞典》:班管
用斑竹制成的笔管。多指毛笔。班,通“ 斑 ”。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想着俺子父的情呵,可着我班管难抬。” 明 文徵明 《闲兴》诗:“ 端溪 古研紫琼瑶,班管新装赤兎毫。”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一索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
《國語辭典》:朱笔(朱筆)  拼音:zhū bǐ
蘸朱墨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批改学生作业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宋景公脩唐书,稿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傍以朱笔改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一。阎若璩》:「今悉准之说文,于汉隶字原中取一正体,以朱笔标出之。」也作「朱笔」。
《國語辭典》:拙笔(拙筆)  拼音:zhuó bǐ
1.品质低劣的笔。宋。陆游 省事诗:「兴发旧醅何害醉,诗成拙笔亦堪书。」
2.谦称自己的书画作品或文章。唐。尹程〈观秋水赋〉:「遂有感于庄篇,托微言于拙笔。」也称为「拙稿」。
《國語辭典》:三副  拼音:sān fù
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
《漢語大詞典》:青镂(青鏤)
即青镂管。指毛笔。 宋 林逋 《诗笔》诗:“青鏤墨淋漓,珊瑚架最宜。”参见“ 青鏤管 ”。
分類:毛笔
《漢語大詞典》:青镂管(青鏤管)
青色玉雕的笔管。借指用这种笔管做成的毛笔。南史·文学传·纪少瑜:“ 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
《漢語大詞典》:枯毫
(1).干枯的毛笔。意谓久未执笔。 清 周亮工 《长年乞书》诗:“溽暑枯毫冰样冷,不妨载入白云乡。”
(2).比喻才思贫乏。自谦之词。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枯毫不合赞群葩,愁负 江 南第一花。”
《國語辭典》:栗尾  拼音:lì wěi
指栗鼠尾毛制成的毛笔,后为毛笔的别称。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漢語大詞典》:牙管
象牙制的笔管。亦指精良的毛笔。南史·范岫传:“在 晋陵 唯作牙管笔一双,犹以为费。”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每牙管既拔,芝泥将熟,尝於前席亲授笔札。” 明 袁宏道 《惠泉见黄平倩大书作字》诗:“ 金龙池 上作书时,牙管如飞我亦随。”
《漢語大詞典》:长毫(長毫)
(1).细长的毛。 唐 岑参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诗:“主人 东溪 老,两耳生长毫。”
(2).锋颖较长的毛笔。 唐 张怀瓘 《隶书赞》:“长毫秋劲,素体霜妍。”
分類:细长毛笔
《漢語大詞典》:犀管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亦借指毛笔。 唐 王勃 《七夕赋》:“握犀管,展鱼笺。” 宋 柳永 《玉蝴蝶》词:“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迭香牋。”
《漢語大詞典》:毫颖(毫穎)
毛笔尖。犹笔端。 金 周昂 《送李天英下第》诗:“试捲波澜入毫颖,莫教 欧九 识 刘几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 高丽 ﹞贡牋,又名镜面牋,毫颖所至,锋不留行,真可贵尚,独稍不宜於画。”
分類:毛笔笔尖
《漢語大詞典》:宣纸(宣紙)
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原产于我国 安徽 泾县 ,因在 宣城 集散,故称宣纸。纸质洁白、细致、柔软,经久不变,不易蛀蚀,便于长期存放。我国留传的古代名人书画,多用宣纸,亦用于刊刻书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云溪外史画册》,宣纸本,共十页,水墨青緑相间。” 徐迟 《祁连山下》:“他丢开了油画布,用宣纸、徽墨、端砚、湖笔,画了水墨画。”
《國語辭典》:金不换(金不換)  拼音:jīn bù huàn
1.贵重罕得的事物,不能用金换取。比喻事物十分可贵。如:「浪子回头金不换。」
2.三七的别名。参见「三七」条。清。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三七》:「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名山漆,又名金不换。」
《漢語大詞典》:霜辉(霜輝)
亦作“ 霜暉 ”。
(1).指月光。 南朝 陈后主 《自君之出矣》诗之一:“自君之出矣,霜暉当夜明。”
(2).白色羽毛。隋书·文学传·虞绰:“靡霜暉於羽翮,激丹华於觜距。”
(3).霜毫,毛笔。 唐 李峤 《笔》诗:“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