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象喙
借指毛笔。 清 龚自珍 《才尽》诗:“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
分類:毛笔
《漢語大詞典》:宝管(寶管)
毛笔的雅称。《孽海花》第四回:“磨香黑,润宝管,行行写定。”
分類:毛笔雅称
《漢語大詞典》:竹管子
指毛笔。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一:“君子为小人所胜所抑者,不过禄位耳。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不可更有所畏怯,而噤默受不快活也。”
分類:毛笔
《漢語大詞典》:徐偃笔(徐偃筆)
指毫锋柔韧便于书写的毛笔。相传 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故以为喻。 宋 苏轼 《东坡题跋五·书鲁直所藏徐偃笔》:“ 鲁直 出众工笔,使僕歷试之,笔锋如著盐曲蟮,詰曲纸上。 鲁直 云:‘此徐偃笔也。’有筋无骨,真可谓名不虚得。”参见“ 徐偃王 ”。
《國語辭典》:徐偃王  拼音:xú yǎn wá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周穆王时徐国之子爵诸侯,以仁义治国,因得朱弓矢,以为天瑞,遂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从之者三十六国,穆王令楚伐之,偃王爱民不战,遂为楚败。
《国语辞典》:管城毛颖(管城毛颖)  拼音:guǎn chéng máo yǐng
管城、毛颖,毛笔的代称。《宣和画谱。卷二○。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分类:毛颖毛笔
《漢語大詞典》:三寸弱翰
指毛笔。 汉 扬雄 《答刘歆书》:“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亦作“ 三寸弱管 ”。
分類:毛笔
《漢語大詞典》:三寸弱管
见“ 三寸弱翰 ”。
《漢語大詞典》:三寸鸡毛(三寸雞毛)
指毛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乡愚孤嫠不能自写,必倩代书,类多积年讼师,惯弄刀笔……所谓空中楼阁,祇凭三寸鸡毛;座上 秦 铜,莫辨五里昏雾。”
分類:毛笔
《國語辭典》:笔端(筆端)  拼音:bǐ duān
笔头。指文章、文字或绘画。《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逞谲诡于笔端,笼爱憎于形内。」《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上》:「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
《國語辭典》:笔札(筆札)  拼音:bǐ zhá
1.古代的笔和木简,相当于现在的纸笔。《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2.关于文墨写作等事,如公文、书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汉来笔札,辞气纷纭。」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好学自力,善笔札。」
《國語辭典》:笔床(筆床)  拼音:bǐ chuáng
搁笔的用具。南朝陈。徐陵 玉台新咏序:「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唐。岑参 山房春事诗二首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也作「笔架」。
分類:毛笔器具
《國語辭典》:毫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也称为「毫楮」、「豪素」。
《國語辭典》:笔锋(筆鋒)  拼音:bǐ fēng
1.笔毫的尖锋。唐。李白〈草书歌行〉:「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2.书法笔画的棱角、锋芒。宋。姜夔〈续书谱〉:「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九。书诀。唐太宗笔法诀》:「趯须存其笔锋得而出,策须仰策而收。」
3.比喻所写的文章。如:「他的笔锋常带有感情。」
《國語辭典》:秃笔(禿筆)  拼音:tū bǐ
本指已秃脱而不堪使用的毛笔。后被文人引为自谦之语,谓己才疏学浅,文思钝拙。唐。杜甫〈题壁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宋。释惠洪 次韵道林会规方外诗:「我诗如石田,疏理终无用。朝来强锄垦,秃笔时呵冻。」
《漢語大詞典》:金管(金琯)
(1).亦作“ 金琯 ”。指金属制的吹奏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结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后阵。” 南朝 梁 沈约 《四时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琯玉柱响洞房。” 唐 李白 《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 清 龚自珍 《贺新凉·忆菊》词:“何处帘櫳何处院?金管玉簫浓醉。”
(2).指饰金的毛笔管。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定辞:“昔 梁元帝 为 湘东王 时,好学著书,常记録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 湘东 之誉,振於 江 表。”
《國語辭典》:银管(銀管)  拼音:yín guǎn
1.以银为管的毛笔。后泛指笔。元。袁桷 薛涛笺诗二首之一:「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2.箫管类的乐器。
《國語辭典》:银字(銀字)  拼音:yín zì
1.乐器以银作字示其音节。宋。张炎 洞仙歌。野鹃啼月词:「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2.管笛类的乐器。唐。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唐。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3.用银粉写字。《宋书。卷一五。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唐。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