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坐而待毙(坐而待斃) 拼音:zuò ér dài bì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元史。卷一五一。王义传》:「今城守虽有馀,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若不出,坐而待毙矣。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也作「坐以待毙」。
《國語辭典》:作法自毙(作法自斃) 拼音:zuò fǎ zì bì
比喻自作自受。参见「为法自弊」条。《聊斋志异。卷四。余德》:「余笑起,飞一巨觥;酒方引满,蝶亦飏去。顷之,鼓又作,两蝶飞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毙矣。』亦引二觥。」
《国语辞典》:毙而后已(毙而后已) 拼音:bì ér hòu yǐ
死而后已。《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垢毙
见“ 垢敝 ”。
《漢語大詞典》:钝毙(鈍獘)
见“ 钝弊 ”。
《漢語大詞典》:鞭毙(鞭斃)
犹鞭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在南方呢,恐怕义军的消息,未必能及鞭毙土匪,蒸骨验尸, 阮玲玉 自杀, 姚锦屏 化男的能够耸动大家的耳目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