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坐而待毙(坐而待斃)  拼音:zuò ér dài bì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元史。卷一五一。王义传》:「今城守虽有馀,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若不出,坐而待毙矣。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也作「坐以待毙」。
《國語辭典》:坐以待毙(坐以待斃)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粮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毙。」也作「坐而待毙」。
《國語辭典》:作法自毙(作法自斃)  拼音:zuò fǎ zì bì
比喻自作自受。参见「为法自弊」条。《聊斋志异。卷四。余德》:「余笑起,飞一巨觥;酒方引满,蝶亦飏去。顷之,鼓又作,两蝶飞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毙矣。』亦引二觥。」
《国语辞典》:毙十(毙十)  拼音:bì shí
牌面上的点数合为十。表示没有点数。《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说:『不要紧的!』翻过牌来,庄家却是一个毙十。」也作「闭十」、「憋十」。
《国语辞典》:勒毙(勒毙)  拼音:lēi bì
以手或绳索、布条、电线一类的物品,缠束在脖子上,施加力道,使之窒息丧命。如:「昨天新闻报导一件命案,被害人惨遭勒毙,弃尸于废弃的农舍中。」
《国语辞典》:殛毙(殛毙)  拼音:jí bì
打死。如:「在这次行动中,警方殛毙两名抢劫银行的歹徒。」
分类:打死
《国语辞典》:格毙(格毙)  拼音:gé bì
击毙。如:「那三个刺客,已被众侍卫给格毙了。」
分类:击毙
《国语辞典》:毙而后已(毙而后已)  拼音:bì ér hòu yǐ
死而后已。《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国语辞典》:毙监免议(毙监免议)  拼音:bì jiān miǎn yì
罪犯已死于监牢中,免议其罪。如:「根据毙监免议的原则,他犯的罪就不再追究了。」
分类:罪犯监牢
《国语辞典》:朝荣夕毙(朝荣夕毙)  拼音:zhāo róng xì bì
早晨开花,晚上就凋落。比喻生命短暂,富贵无常。晋。潘岳〈朝菌赋〉:「奈何兮繁华,朝荣兮夕毙。」也作「朝荣夕悴」。
《国语辞典》:酷毙了(酷毙了)  拼音:kù bì le
表示一个人行为举止潇洒率性极了的流行语。
《漢語大詞典》:服毙(服斃)
犹自杀。服,通“ 伏 ”。庄子·说剑:“於是 文王 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忿不见礼,皆自杀也。”
分類:犹自自杀
《漢語大詞典》:垢毙
见“ 垢敝 ”。
《漢語大詞典》:垢敝
亦作“ 垢獘 ”。亦作“ 垢弊 ”。 又脏又破。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冠履垢獘,衣或繿缕,而或不耻焉。”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忽有一人衣服垢弊,行过于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 徐 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
《國語辭典》: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義必自斃)  拼音: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坏事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漢語大詞典》:钝毙(鈍獘)
见“ 钝弊 ”。
《漢語大詞典》:钝弊(鈍弊)
亦作“ 钝獘 ”。
(1).残破不锋利。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新唐书·突厥传序:“战士离落,兵甲钝弊。”
(2).疲惫。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漢語大詞典》:鞭毙(鞭斃)
犹鞭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在南方呢,恐怕义军的消息,未必能及鞭毙土匪,蒸骨验尸, 阮玲玉 自杀, 姚锦屏 化男的能够耸动大家的耳目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