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9,分28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下比
比例
轻比
比栉
协比
色比
比如
比踪
比义
比辰
比物
较比
比竹
拥皋比
比试
《漢語大詞典》:下比
谓庇护坏人。比,勾结,庇护。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悌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有五。” 韦昭 注:“比,阿党也。”鹖冠子·王铁:“善者不显,命曰蔽明;见恶而隐,命曰下比。”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某久于庇赖,实预甄收,职在近臣,欲致尽规之义;世当大有,更怀下比之嫌,用自絶于高閎,非敢忘于旧德。”
《國語辭典》:比例  拼音:bǐ lì
1.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阴识》:「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2.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3.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4.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漢語大詞典》:轻比(輕比)
从轻按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穆象元判冥:“﹝ 穆象元 ﹞少时为诸生,被召为冥吏,每以夜分入幽府决事,间遇亲识逮繫者,亦委曲为道地,或得回生,或附轻比,往往有之。”明史·张问达传:“帝以二囚涉 郑氏 ,付外庭,议益滋,乃潜毙之於内,言皆以创重身死。而 马三道 等五人,命予轻比坐流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有纪纲 陈贤 者任侠而好施,广交而多智,为倾身护持,贿通折狱者,得轻比。”
《漢語大詞典》:比栉(比櫛)
像梳篦的齿一样紧密相连。形容接连而来或密密排列。语出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州家飞符来比櫛,海中收盐今復密。”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櫺户既严扃,欒櫨若比櫛。”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西岸矮屋比櫛,屋前地平如掌。”清史稿·兵志八:“陆路自 同治 间开垦荒地以后,耕廛比櫛,直抵 鸭緑江 西岸。” 王任叔 《疲惫者》:“左旁一村,瓦屋比栉。”
《漢語大詞典》:协比(協比)
(1).勾结;依附。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 南纪 ( 李汉 )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 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
(2).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 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协比’今作‘洽比’,义同。比,去声,协比,协和亲附也。”
(3).调和,使和谐。史记·乐书论:“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4).犹言比方,比拟。
《韵府拾遗 纸韵》:色比
易林色比毛嫱姑悦公喜
《國語辭典》:比如  拼音:bǐ rú
譬如,举例时的发语词。《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儒林外史》第三回:「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
《國語辭典》:比踪(比蹤)  拼音:bì zōng
齐步,并驾齐驱。三国魏。曹植〈责躬诗〉:「超商越周,与唐比踪。」晋。左思〈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眷留重华而比踪。」
《國語辭典》:比迹(比跡)  拼音:bǐ jī
齐步、并驾。《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任姒。」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方骥齐镳,比迹同尘。」
分類:并驾彼此
《漢語大詞典》:比义(比義)
效法。国语·楚语上:“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国语·楚语下:“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以上三言‘比义’,义字皆当读为‘仪’,説文曰:‘仪,度也。’比仪者,比之度之也。”
分類:效法
《漢語大詞典》:比辰
近时;近日。 宋 梅尧臣 《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诗:“尔后几千载,此贤埋埃尘。谁谓四君子,蹈古犹比辰。” 宋 苏轼 《答范梦得书》之二:“久不奉书,愧负不可言,不审比辰起居佳否?”
分類:近时近日
《國語辭典》:比物  拼音:bǐ wù
排比事类,归纳推演。《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文选。枚乘。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漢語大詞典》:较比(較比)
(1).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三侠五义》第一一六回:“各处结彩悬花,点缀灯烛,又有笙簫鼓乐,杂剧声歌,较比往年生辰不但热闹,而且整齐。”《天雨花》第一回:“公子暗暗心中想:果然好个美佳人!较比我那 桓小姐 ,看来略逊两三分。”
(2).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 ,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
《漢語大詞典》:比竹
指竹制编管乐器,如笙籥之类。庄子·齐物论:“人籟则比竹是已。” 元 张雨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诗:“县匏比竹无灵气,昂邱採此十二茎。”
分類:管乐器
《高级汉语词典》:拥皋比
坐拥皋比。任教。皋比:虎皮
《國語辭典》:比试(比試)  拼音:bǐ shi
1.较量高低。《薛仁贵征辽事略》:「有争功者臣与比试,无争者恁时挂印未迟。」《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2.摆出某种动作、姿势。如:「他抡起大枪一比试,全场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