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氛沴
(1).毒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入 蜀 西南之境,然山川险阻,嶂气氛沴,毒蛇毒草,为害滋甚。”
(2).喻寇乱。南齐书·高帝纪上:“静九江之洪波,卷海沂之氛沴,放斥凶昧,存我宗祀。”《旧唐书·张廷珪传》:“陛下神武超代,精诚动天,再扫氛沴,六合清朗。”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天罗地网醮词》:“伏惟圣鉴俯念,诚祈显降威灵,大祛灾衅,使乾纲坤纪,息氛沴於一方;地网天罗,解凶期於小运。”
分類:毒气寇乱
《漢語大詞典》:毒氛
毒气。比喻有害的言论。 林默涵 《解放后十七年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从文艺界开始,‘黑线专政’论的毒氛笼罩了一切领域……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空前未有的破坏。”
《漢語大詞典》:鄣疠(鄣癘)
旧指南方山间能致人疾疫的毒气。鄣,通“ 瘴 ”。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流离大海之南,寄命鄣癘之地。”一本作“ 嶂癘 ”。
《國語辭典》:烟熏(煙燻)  拼音:yān xūn
一种烹调食物的方法。将茶叶、糖和米混合后,放于锅内乾净的纸上,将食物置于烤架上,盖紧锅盖熏制。
《国语辞典》:瘴疫  拼音:zhàng yì
山林间因湿热蒸郁产生的毒气,可使人罹患传染疾病。《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漢語大詞典》:毒疠(毒癘)
导致疫病之毒气。疠,指疫气。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明 唐顺之 《南征歌》:“莫怕炎洲饶毒癘,一冬飞雪似胡天。” 清 俞正燮 《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又百餘年教养将士,不忍以之尝试毒癘也。”
《漢語大詞典》:厉毒(厲毒)
疠毒,瘟疫的毒气。 唐 韩愈 《黄陵庙碑》:“厉毒所聚,不得脱死。”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恶溪沸海:“ 恶谿 在 闽 ,多厉毒,中者温屯呕泄,逾者脚輒腐弱。”
分類:瘟疫毒气
《漢語大詞典》:流肿(流腫)
脚气病。谓毒气下流,足为之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逆顺:“逆天时则病流肿,水张痿痺,孔窍不通。”三国志·吴志·薛综传:“鬱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 郢城 之初围也,士民男女近十万口;闭门二百餘日,疾疫流肿,死者什七八。”
《漢語大詞典》:放毒
(1).恣意毒害。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节 等宦官祐薄,品卑人贱,谗諂媚主,佞邪徼宠,放毒人物,疾妒忠良。”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曹操 放毒东 徐 , 刘表 称乱南 荆 。”
(2).投放毒物或施放毒气。
(3).比喻散布、宣扬有害的言论。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我有见书就读的毛病,而且习惯了为消遣而读各种各样的书,各种人物,各种思想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大家放毒,彼此消毒。”
《漢語大詞典》:拔毒
吸出患者身中的毒气。中药有“拔毒膏”、“拔毒散”等。
《漢語大詞典》:毒炽(毒熾)
毒气炽盛。法苑珠林卷六八:“邪见毒炽,令出是毒气。” 明 陶安 《龟头山》诗:“有蛇白花纹,刚尾插石健,直立长丈餘,吐气毒炽煽。”
分類:毒气炽盛
《國語辭典》:煤气(煤氣)  拼音:méi qì
1.煤炭在无空气高温下加热时,分解、馏出挥发质,而残留焦炭,挥发质中去除煤溚,所剩之气态混合物,称为煤气,可当燃料。为一无色,有臭味的有毒气体,人、动物吸入过量,会导致死亡。也称为「瓦斯」。
2.煤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也称为「煤毒」。
《國語辭典》:吸毒  拼音:xī dú
吸食毒品。如吸食鸦片、大麻、安非他命等。
《漢語大詞典》:熏蒸剂(熏蒸劑)
指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成毒气的液体、固体,或利用化学反应能产生毒气的固体药剂。用以熏杀害虫、螨类和病菌,或作土壤消毒。
《国语辞典》:化学武器(化学武器)  拼音:huà xué wǔ qì
具化学效应的战剂。包括毒气、火焰、烟幕等。能造成人体神经系统丧失功能、皮肤严重烧伤,甚至窒息而死。简称为「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