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母系  拼音:mǔ xì
1.血统上属于母方的。如:「母系亲族」。
2.亲属关系建立在出自同一女性祖先的关系上,是追溯继嗣方法之一。
3.数学上,甲为乙的子系(如子群、子集、子环、子空间),则乙为甲的母系。
《漢語大詞典》:哲母
贤明的母亲。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依依哲母,既明且慈。” 唐 舒元舆 《陶母坟版文》:“英英哲母,煦然化成。”
分類:贤明母亲
《漢語大詞典》:衿缡
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母醮之房中,结其衿褵。必敬必戒,无违宫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导衿褵於未萌,申烱戒於兹日。” 李善 注:“衿褵,於衿结褵也。仪礼曰:‘女嫁,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 吕向 注:“褵,带也。”
《國語辭典》:曾祖母  拼音:zēng zǔ mǔ
称谓。称祖父的母亲。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三。曾太皇太后》:「唐德宗即位,访求其母沈太后,历顺宗及宪宗,时为曾祖母,故称为曾太皇太后,盖别于祖母也。」也称为「曾祖王母」。
《漢語大詞典》:迁邻(遷鄰)
迁居择邻。 战国 时的 孟轲 ,他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儿子,曾三次搬迁住处;以选择中意的邻居。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唐 李峤 《宅》诗:“ 孟母 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宋 刘克庄 《陈夫人哀诗》:“ 孟母 迁邻训, 共姜 誓己诗。”
《漢語大詞典》:堂舅
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 广平 程子齐 昔范 ……与堂舅 李信州 虞 ,相知最深,交契至厚。”
《國語辭典》:阿妈(阿媽)  拼音:ā mā
1.闽南方言。指祖母。
2.父亲。译自女真语。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哥哥会唱,我便能舞,俺父亲是李克用,阿妈喜欢俺两个。」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也译作「阿马」。
3.广东方言。指母亲。
《漢語大詞典》:嗣母
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这房虽已娶妻,尚未得子,那两房兼祧嗣母,商议各娶一妻,异居分爨,三公子恐娶来未必皆贤,故此因循不决。”《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俚説先到屋里同俚嗣母商量。”
《國語辭典》:外祖母  拼音:wài zǔ mǔ
称谓。尊称母亲的母亲。《红楼梦》第三回:「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北边人称呼外祖母,多有叫老老的。」也称为「祖母」、「外婆」、「外王母」。
《國語辭典》:外婆  拼音:wài pó
称谓。称母亲的母亲。《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外婆有病,你每姊弟两人,可到崇明去伏侍几日。」《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因当初在浦口外婆家长的,所以小名就叫做浦郎。」也称为「阿嬷」、「阿婆」、「外祖母」。
《國語辭典》:高祖母  拼音:gāo zǔ mǔ
称谓。称祖父的祖母。如:「听祖父说高祖母是个很慈祥的人。」也称为「高祖王母」。
分類:曾祖母亲
《國語辭典》:林黛玉  拼音:lín dài yù
清朝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自幼体弱多病,母亲死后,寄居荣国府。聪慧机敏而多愁善感,与贾宝玉衷心相爱,终因家人反对、阻碍而无法结合。最后在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的夜晚,抑郁焚烧诗稿,呕血而死。后亦用以形容瘦弱多病的女子。如:「妳别减肥减成林黛玉那样,那可得不偿失啊!」也称为「颦儿」。
《漢語大詞典》:仙萱
仙界的萱草。喻指长寿的母亲。 明 唐顺之 《双寿图歌为段翁作》:“仙萱自是百草长,緋葩翠叶呈婀娜。上承老树赖嘉荫,亦如松柏掛女萝。萧然相伴岁月晚,长养齐霑雨露和。吾乡 段翁 住东郭,夫妻七十鬢未秃。”
《漢語大詞典》:外曾祖
母亲的祖父。
分類:母亲祖父
《國語辭典》:外祖父  拼音:wài zǔ fù
称谓。尊称母亲的父亲。也称为「祖父」、「外大父」、「外公」、「外祖」、「外王父」、「外翁」。
《國語辭典》:外公  拼音:wài gōng
称谓。称母亲的父亲。《西游记》第六七回:「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预先就唱个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回来到了那边,你叫我一声外公,我认你做外孙罢!」也称为「阿公」、「外祖父」。
《漢語大詞典》:肖化
古人谓胎儿在母体中受母亲的意念而转化。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故姙子之时,必慎所感,感於善则善,感於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 文王 母可谓知肖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