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殿庭
(1).宫殿阶前平地。三国志·吴志·吴范刘惇等传论“舍彼而取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仙人 介象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满之。”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端悫:“ 宋璟 为广府都督……在马竟不与 思勗 交一言。 思勗 以将军贵倖殿庭,因诉 元宗 , 元宗 嗟嘆良久,即拜刑部尚书。”
(2).朝廷。 明 朱明镐 《甲申悲愤诗》:“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庭非。”
《國語辭典》:枫宸(楓宸)  拼音:fēng chén
朝廷。汉宫殿多植枫,故称为「枫宸」。明。朱权《卓文君》第一折:「既不能彀晓谒枫宸入建章。早难道暮登天子堂。」《幼学琼林。卷一。朝廷类》:「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也称为「枫陛」。
《國語辭典》:充庭  拼音:chōng tíng
1.古代朝会时,陈皇帝车驾仪仗于殿庭,称为「充庭」。《宋书。卷一八。礼志五》:「旧有充庭之制,临轩大会,陈乘舆车辇旌鼓于殿庭。」
2.充满庭院。《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芸若充庭,槐枫被宸。」
3.充满朝廷。《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嘉会置酒,嘉宾充庭。」《文选。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漢語大詞典》:金节(金節)
(1).诸侯使臣的符节。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 汉 郑玄 注:“诸侯使臣行覜聘,则以金节授之,以为行道之信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明 何景明 《观兵》诗之二:“使过传金节,军行奏玉簫。”
(2).古代殿庭的仪仗。 唐 刘长卿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诗:“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宋史·仪卫志一:“黄麾半仗,金节一十二人;黄麾小半仗、黄麾角仗,各设金节十二人。”宋史·仪卫志六:“金节, 隋 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
《漢語大詞典》:周阿
谓殿庭之隅。《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碝磩綵緻,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刘良 注:“阿,曲也。言生于庭曲。”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谓以珠玉假为树,而植之於殿曲。” 明 李东阳 《重建福州府学孔子庙记》:“廉陛高耸,周阿严峻,髹采焕发,蔚为奇观。”
分類:殿庭
《漢語大詞典》:真庭
(1).谓神仙之殿庭。 唐 李峤 《幸白鹿观应制》诗:“真庭羣帝饗,洞府百灵栖。”
(2).指真谛之所在。 前蜀 韦庄 《赠礼佛名者》诗:“何用辛勤礼佛名,我从无得到真庭,寻思 六祖 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
《漢語大詞典》:紫墀
殿庭台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灵正丹帷,月肃紫墀。” 唐 李元纮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饌玉趋丹禁,牋花降紫墀。”
《漢語大詞典》:拜殿
(1).立于殿庭下申诉冤屈。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又有阑入立於殿庭之下者,为‘拜殿’。进士 曾覬 南省下第,乃钉足, 谢泌 下第,立殿称寃。举人之风扫地矣。”参见“ 拜桥 ”。
(2).谄媚帝王的一种行动。新五代史·苏循传:“ 晋王 将即位…… 循 始至 魏州 ,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謁,舞蹈呼‘万岁’而称臣, 晋王 大悦。”
(3).指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礼拜堂。 郭沫若 《苏联游记·乌兹别克纪行》:“拜殿颇宏大,可容纳千人以上……拜殿门前有方形月台,高出殿面几级,容人被引上月台,坐在石栏杆上观仪。”
《漢語大詞典》:拜桥(拜橋)
五代 时 后唐 士人有冤,立于御桥下以求申诉。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甚者操长钉、携巨斧而钉脚。”
《漢語大詞典》:大仗
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漢語大詞典》:砖位(磚位,甎位)
古代朝官班位的标识。古时在殿庭置砖以示群臣次列,故称。宋史·职官志一:“﹝参知政事﹞殿廷别设砖位,敕尾著衔降宰相,月奉杂给半之。”
《漢語大詞典》:小半仗
即黄麾小半仗。 宋 代殿庭仪仗之一。其规模较半仗为小。用于册立皇太子或册封皇后。参阅宋史·仪卫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