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殿阁(殿閣)  拼音:diàn gé
1.宋代以后大学士系殿阁衔,故称为「殿阁」。
2.宫殿与楼阁。唐。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荣光飘殿阁,虚籁合笙竽。」
《國語辭典》:上堂  拼音:shàng táng
1.升堂、登堂。《礼记。曲礼上》:「将上堂,声必扬。」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行〉九首之七:「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2.高堂、厅堂。《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迎入上堂,飨之极欢。」《水浒传》第九○回:「那长老慌忙降阶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礼罢。」
3.梅县、广州、福州、温州方言。指上课。
《國語辭典》:下堂  拼音:xià táng
1.降阶至堂下。《礼记。郊特牲》:「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2.女子被丈夫遗弃或休离。《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宋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漢語大詞典》:轩墀(軒墀)
(1).殿堂前的台阶。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清 赵申乔 《武功春日谒后稷祠》诗:“词客古今瞻庙貌,村农伏腊走轩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庙 ,见轩墀促窄。”
(2).指厅堂。 唐 杜甫 《苦竹》诗:“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 仇兆鳌 注:“轩墀乃富贵家厅事。” 清 许承钦 《古寺》诗:“或见虎倀驱部落,时闻梵妓舞轩墀。” 清 张元升 《坐友人东轩对月》诗:“故人有好怀,招我坐轩墀。”
(3).借指朝廷。新唐书·贾耽传:“臣幼切磋於师友,长趋侍於轩墀。”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三表》:“岂进退去就之敢轻,盖规矩準绳之难合,轩墀将远,涕泪交零!”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为政之始,思厚儒风,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
《漢語大詞典》:东堂(東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 唐 王维 《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 金 蔡圭 《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圭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漢語大詞典》:华轩(華軒)
(1).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 吕向 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2).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金 张 服貂冕, 许 史 乘华轩。” 宋 叶适 《送陈寿老》诗:“老穷望絶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 清 金人瑞 《从韦二明府实处觅绵竹三数丛》诗:“华轩得省幸早寄,莫悮明年春笋生。”
《漢語大詞典》:水殿
(1).临水的殿堂。 唐 李白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 姑苏臺 上宴 吴王 。”宋史·礼志十六:“帝作《中春赏花钓鱼诗》,儒臣皆赋,遂射于水殿。”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临湖有一座长方形的水殿,大理石造,有好些小雕像也被残毁了。”
(2).帝王所乘的豪华游船。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诗之二:“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禹 论功不较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
《漢語大詞典》:前楹
殿堂前部的柱子。 唐 李白 《秋夕抒怀》诗:“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宋史·礼志五:“前楹施帘,设东阁殿后之左右。”金史·礼志五:“大乐署设登歌之乐於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國語辭典》:殿宇  拼音:diàn yǔ
殿堂,高大的建筑物。《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操急拔剑望空砍去,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儒林外史》第二回:「村口一个观音庵,殿宇三间之外,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著水次。」
《國語辭典》:别殿(別殿)  拼音:bié diàn
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常为皇帝宴息的地方。《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离宫设卫,别殿周徼。」南唐。李煜 浣溪沙。红日已高词:「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也作「别宫」、「便殿」。
《國語辭典》:下陈(下陳)  拼音:xià chén
1.古代殿堂下供陈放礼品、婢妾站列的地方。《战国策。齐策四》:「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后多借指后宫地位卑下的侍妾。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2.泛指微贱而卑下的地位。《管子。轻重己》:「处里为下陈,处师为下通,谓之役。」《资治通鉴。卷二三○。唐纪四十六。德宗兴元元年》:「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故刘从一、姜公辅皆自下陈登用,贽恩遇虽隆,未得为相。」
《國語辭典》:堂皇  拼音:táng huáng
1.官吏办事的大堂。《汉书。卷六七。胡建传》:「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
2.气势宏伟的样子。如:「富丽堂皇」。宋。张耒 大礼庆成赋:「堂皇二仪,拓落八极,以定万世之业。」
《漢語大詞典》:堂宇
(1).殿堂的顶棚。亦指殿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其殿四注两夏,堂宇綺井,图画奇禽异兽之象。”云笈七籤卷五:“每有神光灵气,见於堂宇。” 明 李东阳 《重建成都府学记》:“且今之为政者,必有堂宇以为发号出令之地。”
(2).代指家庭。 汉 蔡邕 《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上有帝室龙光之休,下有堂宇斤斤之祚。”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捨堂宇之密亲,坐江潭而为客。”
《漢語大詞典》:云堂(雲堂)
(1).僧堂。僧众设斋吃饭和议事的地方。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四部钦嘉期,洁己升云堂。” 宋 陆游 《寺居睡觉》诗:“披衣起坐清羸甚,想像云堂缹粥香。”《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 ﹞受记已罢, 赵员外 请众僧到云堂里坐下,焚香设斋供献。”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茫茫寄眼虫天外,已听云堂粥鼓音。”
(2).华美的殿堂。宋书·符瑞志下:“有蔼 景阳 , 天渊 之涘。 清暑 爽立,云堂特起。” 南朝 梁武帝 《江南弄·龙笛曲》:“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鏤竹眠玉牀。” 唐 吕令问 《云中古城赋》:“歌臺舞榭,月殿云堂。”
《國語辭典》:寝殿(寢殿)  拼音:qǐn diàn
1.陵墓的正殿。《续汉书志。第九。祭祀志下》:「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
2.皇帝的卧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道:『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寝殿中。』」
《國語辭典》:寝庙(寢廟)  拼音:qǐn miào
1.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礼记。月令》:「寝庙毕备。」汉。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2.泛指寝居之处。《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