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虎狼之口  拼音:hǔ láng zhī kǒu
比喻凶狠残暴的敌人。《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奈何听命于一纸之制书,自投身于虎狼之口乎?」
《国语辞典》:桀逆放恣  拼音:jié nì fàng zì
残暴任性,倒行逆施。《后汉书。卷七○。孔融传》:「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
《国语辞典》:讨逆除暴(讨逆除暴)  拼音:tǎo nì chú bào
征伐叛党,消灭残暴势力。《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立秋,万物将成,杀气之始,其于王事,杖麾誓众,衅鼓礼神,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国语辞典》:诛凶讨逆(诛凶讨逆)  拼音:zhū xiōng tǎo nì
讨伐残暴叛逆的人。明。姚茂良《精忠记》第八出:「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也作「诛暴讨逆」、「诛凶殄逆」。
《国语辞典》:诛凶殄逆(诛凶殄逆)  拼音:zhū xiōng tiǎn nì
殄,灭绝。诛凶殄逆指讨伐残暴叛逆的人。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清天下。」也作「诛暴讨逆」、「诛凶讨逆」。
《国语辞典》:暴厉恣睢(暴厉恣睢)  拼音:bào lì cī suī
凶狠残暴,任意横行。《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也作「暴戾恣睢」。
《国语辞典》:暴厉之气(暴厉之气)  拼音:bào lì zhī qì
凶狠残暴的态度。《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如不与战,必怒;怒则必以暴厉之气,待其军士。」
《国语辞典》:大煠八块(大煠八块)  拼音:dà yè bā kuài
原指呆板不通的八股文。后用以形容分尸案的手法或凶手的残暴。
《国语辞典》:残暴不仁(残暴不仁)  拼音:cán bào bù rén
凶残暴戾而无怜悯之心。《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吕温侯残暴不仁,民心大怨。」
《国语辞典》:下毒手  拼音:xià dú shǒu
对人施与残暴狠毒的手段。
《國語辭典》:钩爪锯牙(鉤爪鋸牙)  拼音:gōu zhǎo jù yá
形容爪子和牙齿如钩、锯般锐利。唐。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也作「锯牙钩爪」。
《漢語大詞典》:哆暴
邪佚残暴。鹖冠子·武灵王:“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俗,哆暴憍恣,而无圣人之数。”
分類:残暴
《漢語大詞典》:狠虐
凶狠残暴。 明 宋濂 《敦睦堂记》:“脱有灾祸非常之事,狠虐不轨之人,皆无所自而发,发则亲戚隣保随而扑灭之。”
分類:凶狠残暴
《國語辭典》:惨无人道(慘無人道)  拼音:cǎn wú rén dào
狠毒残酷,灭绝人性。如:「当年日军侵占南京时,虏掠淫杀,真是惨无人道。」
《國語辭典》:暴戾恣睢  拼音:bào lì cī suī
形容凶恶横暴。《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也作「暴厉恣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