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比武招亲(比武招亲)  拼音:bǐ wǔ zhāo qīn
透过武术竞赛方式来挑选女婿,常见于古典戏剧中。如京剧《罗家洼》一剧的主要情节即是孙二娘之父孙伯权在罗家洼摆设擂台,为女选婿的故事。
《国语辞典》:标准动作(标准动作)  拼音:biāo zhǔn dòng zuò
1.体操、舞蹈、武术等操练中合乎规矩的动作。
2.称赞别人的动作合乎规矩。如:「这持枪的姿势真是标准动作!」
《国语辞典》:支架子  拼音:zhī jià zi
1.摆排场。《红楼梦》第一○六回:「大本儿都保不住,还搁得住你们在外头支架子说大话诓人骗人。」
2.摆武术架势。《西游记》第七五回:「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鞦韆,竖蜻蜓,翻根头乱舞。」
《国语辞典》:倒挂金钩(倒挂金钩)  拼音:dào guà jīn gōu
1.武术上称利用脚背钩挂在横木上,身体往下倒悬的姿势。大多用来窥探室内的动静。
2.足球术语中指遇球迎面而来时,身体往后仰翻,抬起足部,利用脚背,顺著球势截击。可用于救球、射门。
《国语辞典》:单刀破枪(单刀破枪)  拼音:dān dāo pò qiāng
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一人持刀,一人持枪,互相较劲,最后持刀者将持枪者制服。
《国语辞典》:持刀弄棒  拼音:chí dāo nòng bàng
耍弄刀枪棍棒,展现武术。《野叟曝言》第九一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兼为逆侄之事,也日夕忧心。」
《国语辞典》:练家子(练家子)  拼音:liàn jiā zi
熟练武术的人。如:「他们家世代都是练家子。」
《国语辞典》:宋江阵(宋江阵)  拼音:sòng jiāng zhèn
一种民俗武术表演的阵式。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组成,共一○八人。阵中备有盔甲、盾牌、短刀、双斧等兵器,以表演传统武术为主。或以为源出《水浒传》中宋江操练部众的阵式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勾镰腿(勾鐮腿)
武术用语。指用腿勾或扫倒对方。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 李阿虎 叫声刚刚停止, 阿兴 就呼的一声跳上来,一‘勾镰腿’往汉子的腿弯上扫去。”
分類:武术
《国语辞典》:弓箭步  拼音:gōng jiàn bù
武术的基本动作之一。其方法为前腿屈膝成九十度,后腿则打直。因前腿弯曲如弓,后腿斜挺如箭,故有此称。也称为「弓步」。
《漢語大詞典》:高探马(高探馬)
武术的一种招数。《西游记》第三一回:“好 猴王 ,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
分類:武术招数
《漢語大詞典》:蹲裆(蹲襠)
(1).体操或武术的一种下蹲动作。大腿放平,小腿与大腿约成九十度状。 梁斌 《红旗谱》十八:“说着挺起胸膛,在院里踢了两趟脚,闹了个骑马蹲裆式。”
(2).表示高度或深度。 刘绍棠 《山楂村的歌声》:“水窝住了,足有蹲裆深。”
《漢語大詞典》:短器械
武术中短刀、短枪、剑、钩、鞭、锏等短柄器械的统称。
《國語辭典》:二踢脚(二踢腳)  拼音:èr tī jiǎo
一种爆竹。点燃时发一响,升到空中后再发一响。也称为「双响儿」。
《國語辭典》:花拳绣腿(花拳繡腿)  拼音:huā quán xiù tuǐ
形容好看而不实用的拳术。《西湖二集》卷三四:「相处一班恶少:叶宗满、徐惟学、谢和、方廷助等,都是花拳绣腿,好刚使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人。」
分類: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