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黏鸡(黏雞)
旧时礼俗:正月初一为鸡日,画鸡贴有门上,以示谨始。 宋 姜夔 《一萼红》词:“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参阅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最重人
《漢語大詞典》:监德(監德)
岁星正月晨现于东方,谓之“监德”。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司马贞 索隐:“岁星正月晨见东方之名。”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岁在摄提,星居监德, 梁 故 观寧侯 萧永 卒,呜呼哀哉!”
《漢語大詞典》:阳错(陽錯)
阴阳家谓农历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日为阳错,百事不宜。 清 允禄 《协纪辨方书·义列二·阳错》:“《堪舆经》曰:以阳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衝之宿为阳错。”
《國語辭典》:年饭(年飯)  拼音:nián fàn
除夕夜家人团聚吃的饭。如:「大年夜大家都匆匆忙忙,急著赶回家吃年饭。」也称为「年夜饭」。
《漢語大詞典》:肇岁(肇歲)
一年之始。旧指阴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肇岁。”
《國語辭典》:填仓(填倉)  拼音:tián cāng
旧俗正月二十五日,粮商米贩皆须致祭仓神,故鞭炮最盛。该日,家家户户皆宰牛羊豕肉款待客人,恣飨终日,必尽饱方去,称为「填仓」。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填仓》:「按北京岁华记云:『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谓之「填仓」』。」
《漢語大詞典》:正灯(正燈)
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灯节。《水浒传》第七二回:“明日看了正灯,连夜便回,只此十分好了,莫要弄得撅撒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
《漢語大詞典》:鱼上冰(魚上冰)
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 郑玄 注:“皆记时候也。” 孔颖达 疏:“鱼当盛寒之时,伏於水下,逐其温暖,至正月阳气既上,鱼游於水上,近於冰,故云鱼上冰也。”后因以“鱼上冰”代称正月早春时令。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张文潜惠寄》:“君行鱼上冰,忽復燕哺儿。”
《漢語大詞典》:磔鸡(磔雞)
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宋书·礼志一:“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门,以禳恶气。《汉仪》,则仲夏之月设之,有桃卯,无磔鸡。”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岁时有祓除不祥之具,而元日尤多,如桃版、韦索、磔鸡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一之日
犹言一月之日。一月指 夏 历十一月, 周 历正月,亦即农历十一月。《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毛 传:“一之日,十之餘也;一之日, 周 正月也。” 孔颖达 疏:“一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 唐 罗隐 谗书·吴宫遗事:“﹝ 夫差 ﹞復筑臺於 姑苏 之左……一之日,视之以 伍员 。”
《國語辭典》:陬月  拼音:zōu yuè
阴历正月。见《尔雅。释天》。
《漢語大詞典》:三之日
夏 历正月。《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孔 传:“三之日, 夏 正月也。”
分類:正月
《國語辭典》:天贶节(天貺節)  拼音:tiān kuàng jié
农历的六月六日。宋时以为这一天有天书再降的祥瑞,故定为「天贶节」。《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漢語大詞典》:粘鸡
旧时礼俗:正月初一为鸡日,画鸡贴有门上,以示谨始。
《漢語大詞典》:湔裳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