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庆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庆廉(1810年 - ?),字俭泉,号正心,章佳氏,正白旗满洲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不久因被查出身体残疾,不符合八旗考生规定,被清宣宗革去功名。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恩科顺天乡试举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清代录用旗员,首重骑射,八旗士子应试,均应先试以骑射,合式者方准入场。然而五月新科进士引见时,宣宗见庆廉形同残废,步履维艰,故而生疑,御史永桐亦奏请核实,宣宗即下令彻查。据御史陈功所奏,兵部司员办理考试,时有蒙混。宣宗派耆英、武忠额调查,奏称庆廉于道光十一年(1833年)送考时,曾被监射大臣奕绘、那清安核驳扣除。宣宗嘉许二人办理认真,遂将已经因病开缺之奕绘加恩赏食半俸,对已经身故之那清安,则将其子全庆赏加二级。而本科监射王大臣均被处分,相关兵部司员容恩、伊龄安均解任。六月,长龄等奏称庆廉系兵部员外郎容恩胞侄,容恩为该部掌印司员,与伊龄安会同办理通行。宣宗命不必交部议处,将二人即行革职,以示惩儆。宣宗认为,庆廉本人虽然中进士,但覆试、殿试均名次在后,朝考又未能入选,“即以文理而论。亦属平常”,因此又将庆廉进士革去。
《國語辭典》:正心  拼音:zhèng xīn
1.语本《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归向于正,为大学八条目之一。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2.公正无私的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國語辭典》:正心诚意(正心誠意)  拼音:zhèng xīn chéng yì
语本《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宋。夏元鼎 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分类字锦》:体正心平(体正心平)
杨弘 贞贯七札赋 神驰手敏,体正心平。
分类:
《漢語大詞典》:矫思(矯思)
犹正心。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分類:正心
《漢語大詞典》:修意
修正心志意念,谓内省自责。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 韦昭 注:“意,志意也。谓邦国之内有违闕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也。”
《漢語大詞典》:整心
正心,端正思想。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或为虎狼,或为殊声异形,以怖於人。尔见此时,但整心建意,勿慞惶也。”
《国语辞典》:格致诚正修齐(格致诚正修齐)  拼音:gé zhì chéng zhèng xiū qí
《礼记。大学》篇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为学修持的步骤与方法。
正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直之心,离谄曲也。无量寿经下曰:「正心正意斋戒清净。」
正心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住之第六。
【三藏法数】
谓前行相,虽与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至此,则心相不异,方名为正。经云: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正心行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昧之一译也。三味者正心行邪曲之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