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嫡子  拼音:dí zǐ
1.正室所生的长子。《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2.正室所生的儿子。
《漢語大詞典》:君母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 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 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 。”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國語辭典》:嫡庶  拼音:dí shù
正支与旁系。如:「帝王之家常为王位继承权,而发生嫡庶冲突流血的事件。」
《國語辭典》:大娘  拼音:dà niáng
称谓:(1)北方方言。指伯母。(2)庶子称嫡母为「大娘」。(3)对年长妇人的尊称。
《國語辭典》:元配  拼音:yuán pèi
最先婚配的妻子。如:「元配夫人」。也称为「发妻」。
分類:元配正妻
《國語辭典》:正出  拼音:zhèng chū
由正妻所生的子女。《红楼梦》第二○回:「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还有人背后谈论,还禁得辖治他了。」
《國語辭典》:孽子  拼音:niè zǐ
1.婢妾所生的孩子。《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2.忤逆不肖的儿子。如:「这个孽子,整天只知玩乐,不知上进,这个家迟早会被他败光!」
《漢語大詞典》:立嫡
亦作“ 立适 ”。 太子或宗子以正妻所生子充当。《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漢語大詞典》:援立
(1).犹扶立。指扶立帝后及太子。后汉书·谢弼传:“皇太后定策宫闈,援立圣明。”《周书·萧圆肃传》:“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莫不援立太子,为皇之贰。” 宋 曾巩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并状》:“﹝皇太后﹞在先帝及陛下之日,非特始终孝爱两义俱隆,实有援立镇抚之大功。”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天子寄居,亟立亟废,盖 高欢 一人而援立之帝三焉。”
(2).谓引以为正妻。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吾士大夫之家,娶妇必敌,苟不能娶,即声伎之美者,或援立之,奈何婚眇嫗之陋女?”
分類:正妻太子
《漢語大詞典》:君妇(君婦)
(1).君主之正妻。《诗·小雅·楚茨》:“君妇莫莫,为豆孔庶。” 郑玄 笺:“君妇,谓后也。凡适妻称君妇,事舅姑之称也。”
(2).犹言您的妻子。君,妻对夫的尊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國語辭典》:正室  拼音:zhèng shì
1.嫡妻,元配妻子。《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少敏惠夙成」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钟繇于时老矣,而方纳正室。」《儒林外史》第五回:「趁舍妹眼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也称为「正房」、「正妻」。
2.嫡子。《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
《國語辭典》:嫡母  拼音:dí mǔ
妾所生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灵哲倾产赎嫡母及景焕,累年不能得。」
《國語辭典》:女君  拼音:nǚ jūn
1.皇后。《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曰:「妾无皇、英釐降之节,又非姜、任思齐之伦,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处中馈之重任。」
2.称谓。妾称丈夫的嫡妻。《仪礼。丧服》:「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等。」汉。刘熙《释名。释亲属》:「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
《國語辭典》:内寝(內寢)  拼音:nèi qǐn
1.日常休息的场所。《孔子家语。卷一○。曲礼子贡问》:「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
2.妇人所居的寝室。《聊斋志异。卷八。金和尚》:「又其后为内寝,朱帘绣幕,兰麝香充溢喷人。」
《漢語大詞典》:长嫡(長嫡)
旧时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南史·徐湛之传:“ 会稽公主 身居长嫡,为 文帝 所礼。家事大小必諮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