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卢女(盧女)
(1).亦称“ 卢姬 ”。相传 三国 魏武帝 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 宋 郭茂倩 题解:“ 卢女 者, 魏武帝 时宫人也,故将军 阴升 之姊。七岁入 汉 宫,善鼓琴。至 明帝 崩后,出嫁为 尹更生 妻。 梁简文帝 《妾薄命》曰:‘ 卢姬 嫁日晚,非復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唐 张子容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诗:“妙曲逢 卢女 ,高才得 孟嘉 。” 唐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诗:“艷唱召 燕 姬,清弦待 卢女 。”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漢語大詞典》:艳女(豔女)
美艳的女子。多指歌女、舞女。 唐 孟郊 《静女吟》:“艳女皆妬色,静女独检踪。” 宋 梅尧臣 《击瓯赋》:“善则善矣,未若艳女之歌喉。”
《漢語大詞典》:杜韦娘(杜韋娘)
(1). 唐 歌女名。 唐 教坊用为曲名。 唐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
(2).借指名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3).词牌名。 宋 人借 唐 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柔奴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东坡 作《定风波》序云:‘ 王定国 歌儿曰 柔奴 ,姓 宇文 氏。’”后用以泛指歌女或使女。 清 陆培 《真珠帘》词:“可要 文杏 双栖,唤 柔奴 挽上,翠帘银蒜。”
分類:歌女使女
《國語辭典》:花娘  拼音:huā niáng
1.司花的女神。参见「女夷」条。
2.妓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妇女曰娘》:「娼妇曰花娘,达旦又谓草娘。」也称为「花姑」。
分類:歌女娼妓
《國語辭典》:赶趁(趕趁)  拼音:gǎn chèn
1.为生计奔走张罗,多指赶场以卖艺、做生意等维持生计。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酒楼》:「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后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两旁许多赶趁的人,将各种货物也有开铺面的,也有杂堆在地下的。」
2.赶做。如:「为了贴补家计,她每天忙著赶趁家庭手工副业。」《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3.追赶、奔走。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好运,好运,卑田院里赶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计挂著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
4.利用时机赶紧去作。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别无擘画,只是赶趁催督将士向前入贼境,不度事势难易,地里远近,兵马彊弱,堪用与不堪用。」
5.旧时指妓女到酒楼唱歌陪酒。《醒世恒言。卷三》:「又有个家道凋零,养他不活,苦守不过,依旧出来赶趁。这谓之不了的从良。」
《國語辭典》:卖笑(賣笑)  拼音:mài xiào
1.以声色娱人,来获取钱财。如:「古代有些名妓,卖笑不卖身。」
2.以声色媚人,并且提供性交易。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你待要我卖笑求食,直将我来慢慢的等。」元。宋方壶〈一枝花。自生在柳陌中〉套:「只为二字衣食,卖笑为活计。」
《漢語大詞典》:持板
(1).谓古时官吏上朝时执持手板。 唐 杜牧 《自遣》诗:“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2).谓歌女执持檀板。 宋 周紫芝 《西江月》词:“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漢語大詞典》:齐娥(齊娥)
齐 地所出的美女。古代 齐 人善歌,故诗文中多以借指歌女。《文选·陆机〈吴趋行〉》:“ 楚 妃且勿叹, 齐 娥且莫謳。” 李善 注:“《孟子》:‘昔 绵驹 处 高唐 而 齐 右善謌。’《方言》曰:‘ 秦 晋 之间,美貌谓之娥。’《説文》曰:‘謳, 齐 歌也。’” 唐 杨师道 《咏琴》:“ 齐 娥初发弄, 赵 女正调声。”
《國語辭典》:丽春园(麗春園)  拼音:lì chūn yuán
歌女艺妓的居处,或指妓院。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一生花柳幸多缘,自有嫦娥爱少年;留得黄金等身在,终须买断丽春园。」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他去那丽春园纳了那颗争锋印,你休闹波完体将军。」
《漢語大詞典》:谈容娘(談容娘)
(1).曲名。即《踏谣娘》新唐书·郭山恽传:“工部尚书 张锡 为《谈容娘舞》。”亦省作“ 谈娘 ”。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呼为《踏謡娘》,今谓之《谈娘》。”
(2).唱《踏谣娘》曲调的歌女。 唐 常非月 有《咏谈容娘》诗。亦省称“ 谈娘 ”。 宋 李清照 《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局天扣地,敢效 谈娘 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 李赤 之甘心。”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易安再嫁辨诬节略:“诗云: 谈娘 善诉语何诬, 卓 女琴心事本无。”
分類:曲名歌女
《国语辞典》:西陵歌舞  拼音:xī líng gē wǔ
魏武帝曹操死后,遗命诸妾、歌女每月十五日都得到铜雀台上,面向西陵葬处歌舞。清。邵瑞彭〈木兰花慢。渡黄河北去〉词:「封侯壮心在否?听西陵歌舞使人愁。」
《国语辞典》:绰酒座(绰酒座)  拼音:chuò jiǔ zuò
歌女在酒楼巡回卖唱。《水浒传》第三回:「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子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也称为「擦卓儿」、「擦坐」。
《国语辞典》:女落子  拼音:nǚ lào zi
歌女所演的杂技。
分类:歌女杂技
《國語辭典》:歌舞伎  拼音:gē wǔ jì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表演时,演员穿戴古衣冠、绘脸谱,动作和装扮带有誇张性。场上人物只表演动作和说白,另有歌者在旁伴唱。传统剧目中有《劝进帐》等十八出著名作品,称为「歌舞伎十八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