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倡呼
歌唱欢呼。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汉 兵﹞躡北追奔三千餘里……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分類:歌唱欢呼
《國語辭典》:唱腔  拼音:chàng qiāng
戏曲演员歌唱时的曲调。各地方戏曲因所使用的方言不同,其唱腔曲调亦各异其趣。每个剧种或曲种都有一定的唱腔,同一唱腔又因演员行腔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流派,如京剧中有谭派、汪派及孙派等。
《國語辭典》:唱工  拼音:chàng gōng
戏曲中指伶人的歌唱技艺。如:「这出戏对演员的唱工是一项严苛的考验。」
《國語辭典》:吊嗓子  拼音:diào sǎng zi
戏曲或歌唱表演者藉由清唱或在乐器伴奏下锻鍊嗓音、唱腔。如:「她每天一早起来便到阳台吊嗓子,勤练歌艺。」
《漢語大詞典》:调嗓子(調嗓子)
戏曲或歌唱演员锻炼嗓子。 老舍 《四世同堂》十:“ 小文 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好像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作了。” 沙汀 《防空》:“这是个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多嘴而又口吃,喜欢川戏,每天下午总要在城外公园里的一个破亭子内打‘响器’,调嗓子。”
《漢語大詞典》:调门儿
①歌唱或说话时音调的高低:我今天嗓子不好,~定低点儿ㄧ你说话老是那么大声大气,~放低点儿行不行?②指论调:这几个人的发言都是一个~。
《漢語大詞典》:低唱浅斟(低唱淺斟)
谓听人曼声歌唱,并自在地缓缓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适的情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引 宋 无名氏《湘江近事》:“ 陶穀 学士,尝买得 党太尉 家故妓。过 定陶 ,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 党太尉 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 穀 愧其言。” 元 卢挚 《寿阳曲》:“诗难咏,画怎描,欠渔翁玉蓑独钓。低唱浅斟金帐晓,胜烹茶 党 家风调。”
《漢語大詞典》:晨曲
清晨的歌唱;清晨的乐曲。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蝉儿也开始它们嘹亮的晨曲,一片热闹。”《花城》1981年第5期:“欣赏着这生机勃勃,充满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晨曲。”
《國語辭典》:打酒坐  拼音:dǎ jiǔ zuò
客人在酒店中赏给卖唱妓女的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剳客』,亦谓之『打酒坐』。」
《漢語大詞典》:吹拉弹唱(吹拉彈唱)
指吹奏、拉弦和弹拨乐器以及歌唱等技艺。《作品与争鸣》1983年第11期:“她同时也非常喜欢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装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上写文章哩!”
《漢語大詞典》:吹叶嚼蕊(吹葉嚼蕊)
(1).谓吹奏、歌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絃,多情情寄阿谁边?”
(2).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余素不工词,吹花嚼蕊,嗣作遂多。”参见“ 吹叶 ”。
《漢語大詞典》:吹叶(吹葉)
(1).衔草木之叶于口,吹之发出乐声。《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 李善 注引 晋 傅玄 《〈笳赋〉序》:“吹叶为声。”续文献通考·乐考十:“ 张舜民 《使北记》曰:‘胡人吹叶成曲,以番歌相和。’”
(2).古乐器名。辽史·乐志:“大乐器:玉磬、方响……吹叶。”
(3).指吹奏吹叶。新唐书·礼乐志十一:“歌二人,吹叶一人。”
《國語辭典》:浅斟低唱(淺斟低唱)  拼音:qiǎn zhēn dī chàng
斟著茶酒,低声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閒的情景。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浅斟低唱,觥筹交举。」也作「浅斟低酌」、「浅斟低讴」。
《國語辭典》:轻吞慢吐(輕吞慢吐)  拼音:qīng tūn màn tǔ
形容唱歌时拉长拍子,缓慢的唱出歌词。《隋唐演义》第三十回:「朱贵儿方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國語辭典》:口口声声(口口聲聲)  拼音:kǒu kǒu shēng shēng
不停的陈述、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嘴边。《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后面领著一个雄赳赳的人,口口声声要会三老爷、四老爷。」《红楼梦》第二九回:「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了。」
《國語辭典》:讲唱文学(講唱文學)  拼音:jiǎng chàng wén xué
一种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文学。是以散文与韵文夹杂,用讲和唱并用的方式表演出来。内容包含史事、小说、佛事等。也称为「说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