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歌剧(歌劇)  拼音:gē jù
opera
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十六世纪末始于义大利,结合文学、戏剧、音乐、舞台艺术等,而以音乐为主,通常由管弦乐团伴奏,后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国语辞典》:歌剧院(歌剧院)  拼音:gē jù yuàn
专供表演歌剧的场所。为英语opera house的意译。
《国语辞典》:秧歌剧(秧歌剧)  拼音:yāng gē jù
一种歌剧。新兴于对日抗战时期。以新编剧本取秧歌形式表演,演出方式简单,并能反映现实。
《国语辞典》:巴黎歌剧院(巴黎歌剧院)  拼音:bā lí gē jù yuàn
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院。现称为巴黎国家歌剧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为法语Opéra de Paris的意译。由加尼叶(Charles Garnier)设计,西元一八六二年开始兴建,一八七五年启用,早期称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现通称巴黎歌剧院,新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拥有一千九百七十九个座位,被认为是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一。
《国语辞典》:明华园歌剧团(明华园歌剧团)  拼音:míng huá yuán gē jù tuán
台湾著名歌仔戏团。由陈明吉先生创办于民国十九年,为一家族剧团。目前由总团长陈胜福领军明华园戏剧总团,旗下共有天、地、玄、黄、日、月、星、辰等八个子团与四个协力团队,是台湾最具规模的表演艺术团队,成名的剧目有《济公活佛》、《父子情深》、《八仙传奇》、《白蛇传》、《猫神》、《蓬莱仙岛》等。
《国语辞典》:大都会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  拼音:dà dū huì gē jù yuàn
位于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内的世界知名歌剧院。为英语Metropolitan Opera House的意译。由「大都会歌剧院协会」(Metropolitan Opera Association)负责营运。大都会歌剧院协会于西元一八八○年四月成立,是纽约主要的歌剧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古典音乐组织,歌剧院于一八八三年开幕,每年上演约两百多场歌剧。
《国语辞典》:大歌剧(大歌剧)  拼音:dà gē jù
一种歌剧体裁。十九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为法语Grand opéra的意译。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题材多为反映历史故事,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如梅耶贝尔(G.Meyerbeer)的《清教徒》、《非洲女郎》。
《国语辞典》:喜歌剧(喜歌剧)  拼音:xǐ gē jù
泛指十八世纪首先在义大利出现的歌剧形式,后延伸到法国、德国,各有不同的名称,如opera buffa(义)、opéra comique(法)、Singspiel(德)。题材轻松愉快,结局圆满的歌剧。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唱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有时候并使用对白取代宣叙调。
《国语辞典》:小歌剧(小歌剧)  拼音:xiǎo gē jù
一种小型的歌舞剧。一般以通俗的歌舞、生动的台辞,和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娱乐观众,西元一八五○年由法国最先倡导。
《國語辭典》:轻歌剧(輕歌劇)  拼音:qīng gē jù
一种喜剧性的歌剧。通常结构短小,音乐通俗,多为独幕剧。发源于维也纳,由苏培及奥芬巴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