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坐谩(坐謾)
犯欺骗罪。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三年,侯 不虞 坐为 定襄 都尉, 匈奴 败太守,以闻非实,坐谩,国除。” 司马贞 索隐:“谓上闻天子状不实,为谩,而国除。” 清 吴景旭 历代诗话辛集二:“ 韩持国 寄兄 子华 诗云:‘移病暂休丞相府,坐谩犹著侍臣冠。’”
分類:欺骗
《漢語大詞典》:诈巧(詐巧)
欺骗巧诈。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宋 叶适 《寄王正言书》:“视今之士,崇饰诈巧,造作成败,缓则专利於己,而急则归过於君。” 茅盾 《一个女性》四:“现在她以诈巧阴狠待人,可是人们的回答却是加倍的虔敬和崇拜。”
分類:欺骗巧诈
《漢語大詞典》:诈人(詐人)
(1).诡诈的人。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吾赖於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仪秦 学乎 鬼谷 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
(2).欺骗他人;讹诈他人。《水浒传》第八八回:“不想 王文斌 自己不识,且图诈人要誉,便叫前军擂鼓搦战。”《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决不会凭空诈人的。而且欠钱还债,本是分内之事。”
《漢語大詞典》:欺饰(欺飾)
欺骗掩饰。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 敏树 庸劣,诚无所能,不当厚自欺饰,以辱大君子特达之知。”
分類:欺骗掩饰
《漢語大詞典》:欺弄
欺骗愚弄。战国策·赵策四:“ 赵豹 、 平原君 ,数欺弄寡人。”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不晓法令而受欺弄者矣,或有以音声酒色而致荒湎者矣。”
分類:欺骗愚弄
《國語辭典》:偷税(偷稅)  拼音:tōu shuì
故意欺瞒,少报金额,以逃避应缴纳的税款。如:「国家的各项建设,都是由国民纳税而来,所以税赋应诚实申报,不可偷税、漏税。」
《漢語大詞典》:诬胁(誣脅)
欺骗胁迫。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诬胁臣邻,何足缕道;上干君父,可不辨乎?”
分類:欺骗胁迫
《漢語大詞典》:诬蔽(誣蔽)
欺骗蒙蔽。 南朝 梁 玄光 《辩惑论》:“夫至化餘尘,不可诬蔽,詮諡灵魄,务依明德。”
《漢語大詞典》:呼弄
犹糊弄。迷惑,欺骗。 张钟瑞 《对于要求开设国会者之感喟》:“盖其冒一至新之名色,以呼弄於一时者,其心志之所向,实冀以沽名誉,钓利禄。”
《漢語大詞典》:欺蠹
欺骗损害。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自后包揽之姦出,而欺蠹之弊生。”
分類:欺骗损害
《漢語大詞典》:诳耀(誑耀,誑燿)
亦作“ 誑燿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南王 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 莽 日誑燿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 莽 为 安汉公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 莽 虽专权,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徒以詔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誑燿天下,独不读 刘知几 《载文》之篇乎?”
分類:欺骗迷惑
《漢語大詞典》:诳天(誑天)
欺骗君王。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誑天犹指鹿,依社尚凭狐。”
分類:欺骗君王
《漢語大詞典》:诳乱(誑亂)
欺骗惑乱。汉书·吴王刘濞传:“以 汉 有贼臣 错 ,无功天下,侵夺诸侯之地,使吏劾繫讯治,以侵辱之为故,不以诸侯人君礼遇 刘氏 骨肉,絶先帝功臣,进任姦人,誑乱天下,欲危社稷。” 唐 柳宗元 《贞符》序:“其言类淫巫瞽史,誑乱后代,不足以知圣人立极之本。”
分類:欺骗惑乱
《漢語大詞典》:闲欺(閒欺)
暗地里欺骗。管子·权修:“上好诈谋閒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 尹知章 注:“閒,隔也,有所隔碍而欺誑也。”
《國語辭典》:行骗(行騙)  拼音:xíng piàn
做骗人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阁下!你想那姓刘的,不是故意做成这个圈套来行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