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千乘人,字和伯。从伏生学《尚书》。为当时今文《尚书》“欧阳氏学”开创者。生授倪宽,宽再授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博士。高孙欧阳地馀、直至生第八世孙欧阳歙,均以传业显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伯禹,号东谷。潜心陆九渊之学,清修笃孝。
欧阳直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一作仙游人,字温叟。少嗜学,能属辞。为剑浦县簿,张浚出镇福州,命其决长乐县滞囚,赏其才,特荐为惠州军事推官。迁海阳令,改知漳浦县。素有能声,所至号为易治。转饶州判官,致仕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欧阳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袁州分宜人,字永年,号宜林老人。高宗绍兴间进士。为瑞金县簿,稍迁道州判官,改临江军,又转永州教授。未老,以奉议郎致仕。有《自备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欧阳鈇(一一二六~一二○二),字伯威,号寓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周必大同年生,又同应举,但屡试不第,乃笃意于诗。宁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七。有《脞辞集》等,均佚。事见《周文忠集》卷七四《欧阳伯威墓志铭》、《诚斋集》卷七七《欧阳伯威脞辞集序》。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9—? 【介绍】: 宋吉州人,初名巽,字迂父,改名后字公权,晚号巽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江万里创白鹭洲书院,首聘其讲学;后应吴子良聘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又因万里荐,入为史馆检阅,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有《巽斋文集》。
全宋诗
欧阳守道,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历雩都主簿、赣州司户。后讲学白鹭洲书院,为岳麓书院副山长。景定初,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迁秘书郎,以言罢。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以荐添差通判建昌军,辞不就,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官终著作郎,卒年六十五(《巽斋文集》附录文天祥《祭巽斋先生文》)。有《巽斋文集》。《宋史》卷四一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八○○○
欧阳守道(一二○九——一二七三),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晚号巽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孤贫力学,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祐元年举进士,授雩都主簿,丁母忧归。江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吴子良又聘为岳麓书院副山长。江万里入为国子祭酒,荐为史馆检阅,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迁秘书郎。以言罢。添差通判建昌军。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官,迁著作郎。咸淳九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易故》、《巽斋文集》等。见《巽斋先生传》(《巽斋文集》附录),文天祥《祭欧阳异斋先生》(《文山集》卷一六),《宋史》卷四一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57 【介绍】: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有《圭斋文集》。
元诗选
玄字原功,宋执政文忠公同族,迁于潭州之浏阳。生十岁,有黄冠者见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当以文章冠世。」延祐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除同知平江州事,调芜湖、武冈二县尹。召为国子博士,迁翰林待制。天历初,授艺文少监,纂修《经世大典》。至正初,以学士告归。诏修宋、辽、金三史,起为总裁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屡乞休不允,竟以中原道梗,卒于大都寓舍,年八十五,时至正十七年也。赠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曰文。初,虞文靖公为国子助教,其父井斋先生教授于潭,见原功文,大惊,手封一帙寄文靖曰:「他日当与汝并驾齐驱。」由是文靖荐之于朝,声誉赫赫然相埒,卒如井斋言。原功历官四十馀年,三任成均,而两为祭酒。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屡主文衡,两知贡举及读卷官。当四海混一,文物方盛,凡宗庙朝廷雄文大册,播告万方制诰,多出其手。金缯上尊之赐,殆无虚岁。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石,得其文辞以为荣。片言只字,流传人间,皆知宝重。宋景濂序《圭斋集》云:公之文自擢第以来,多至一百馀册。藏浏阳里第,尽燬于兵,此则在燕所录。自辛卯至丁酉,七年间所作耳。然则当元季之乱,名公钜卿之文,其厄于兵燹而不得传者,又可胜道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原功,潭州浏阳人。延祐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累迁翰林待制,以学士告归,复起为宋、辽、金三史总裁官,拜承旨。卒赠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曰文。有圭斋集。
维基
欧阳玄(1283年—1357年),字元功,号圭斋,因避清讳,其名又作欧阳元,其先家江西庐陵,为欧阳修之后,后迁居浏阳,故为浏阳人。生于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籍贯江西,后迁居湖南浏阳。其父欧阳龙生,入元后仕至道州路教授。欧阳玄自幼聪明,八岁能成诵,年十四下笔辄成章。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式第三名进士。曾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元统六年(1333年),任翰林院直学士,奉诏编修《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编有《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又编有《太平经国》、《至正条格》、《经世大典》。至正十七年(1357年)病逝大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谥曰“文”。有《圭斋文集》15卷、《睽东记》传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江西分宜人,字元春,号石户农。从揭奚斯学,工古文,精《》学。元末隐居不仕。洪武初举人。授考城主簿,以老归。洪武十八年进士。有《龙江丛稿》、《余学初集》、《贫乐集》、《周易问辨》、《史提钩》。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九
贞字元春,分宜人。洪武初乡举,授考城主簿,以老归。后登乙丑进士。有《龙江丛稿》、《馀学初集》、《贫乐集》。 (《江西诗徵》:元春揭傒斯门人,工古文,精《易学》。
欧阳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惟功,号石林。欧阳序弟。以诗、画名,亦工大、小篆。官松潘通判。
《国语辞典》:欧阳生(欧阳生)  拼音:ōu yáng shēng
人名。字和伯,汉千乘(今山东省高苑县治)人。为西汉经学家。事伏生,受尚书。授儿宽,宽授生子,世代相传,八世为博士,以传业显名,由是尚书世有欧阳氏之学,与大、小夏侯氏三家并立于学官。即今文尚书中之齐学。
《國語辭典》:昊天  拼音:hào tiān
1.苍天,辽阔广大的天空。《书经。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原夫图箓之见,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义非配经。」
2.一定季节或方位的天空。唐。杜甫〈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国语辞典》:儿宽(儿宽)  拼音:ní kuān
人名。(?~西元前103)西汉千乘人,事欧阳生,学《尚书》,又受业于孔安国;家贫赁作,往往带经而锄。武帝时任左内史,吏民信爱。与司马迁等共订太初历。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儿宽。
《国语辞典》:尚书大传(尚书大传)  拼音:shàng shū dà zhuàn
书名。旧题汉伏胜撰,然实为伏胜的门徒张生、欧阳生辑其遗说编成。郑玄注。其书不尽在解经,与《韩诗外传》、《春秋繁露》同一体例。久已残阙,清《四库著录本》四卷,补遗一卷;清朝陈寿祺有辑本五卷,最完备。
《漢語大詞典》:欧阳尚书(歐陽尚書)
汉 欧阳生 所传的今文尚书后汉书·孙期传:“ 济南 伏生 传尚书,授 济南 张生 及 千乘 欧阳生 。 欧阳生 授同郡 儿宽 , 宽 授 欧阳生 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 欧阳高 ,为‘尚书欧阳氏学’。”东观汉记·杨震传:“受《欧阳尚书》於 桓郁 。”
分類:欧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