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6,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萧次君去官频
宗雷
词典
次第
胸次
其次
取次
次之
以次
造次
一次
不次
岁次
先次
节次
次公
典故
萧次君去官频

相关人物
萧育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附《萧育传》
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材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育径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复为中郎将使匈奴。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

例句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杜牧 自贻

典故
宗雷

相关人物
宗炳
 
雷次宗

参考典故
宗炳
 
雷居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宗炳〉~2278~
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征西长史王敬弘每从之,未尝不弥日也。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贫无以相赡,颇营稼穑。高祖数致饩赉,其后子弟从禄,乃悉不复受。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而兔罝潜处,考槃未臻,侧席丘园,良增虚伫。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徵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东宫建,徵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咨议参军,不起。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开,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已已。」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雷次宗〉~2292~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徵,并不就。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当于所禀之中,顺而勿率耳。吾少婴羸患,事钟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之意。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于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欢,实足以通理辅性,成夫亹亹之业,乐以忘忧,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风,二十馀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续以衅逆违天,备尝荼蓼,畴昔诚愿,顿尽一朝,心虑荒散,情意衰损,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山居谷饮,人理久绝。日月不处,忽复十年,犬马之齿,已踰知命。崦嵫将迫,前涂几何,实远想尚子五岳之举,近谢居室琐琐之勤。及今耄未至惛,衰不及顿,尚可厉志于所期,纵心于所托,栖诚来生之津梁,专气莫年之摄养,玩岁日于良辰,偷馀乐于将除,在心所期,尽于此矣。汝等年各成长,冠娶已毕,修惜衡泌,吾复何忧。但愿守全所志,以保令终耳。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见关,子平之言,可以为法。元嘉十五年,徵次宗至京师,开馆于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车驾数幸次宗学,资给甚厚。又除给事中,不就。久之,还庐山,公卿以下,并设祖道。二十五年,诏曰:「前新除给事中雷次宗,笃尚希古,经行明修,自绝招命,守志隐约。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可散骑侍郎。」后又徵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使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次宗不入公门,乃使自华林东门入延贤堂就业。

例句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独有宗雷贱,过君著敝袍。 李端 题郑少府林园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 权德舆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

桑门许辩才,外学接宗雷。 权德舆 送文畅上人东游

幸许宗雷到,清谈不易闻。 权德舆 送映师归本寺

《國語辭典》:次第  拼音:cì dì
1.次序、依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方才从石壁缝里把子平拉出。」
2.接著、转眼。南唐。冯延巳〈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4.规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5.眉目、头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水浒传》第一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
6.光景。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國語辭典》:胸次  拼音:xiōng cì
心里、心中。《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明。于谦〈观书〉诗:「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分類:胸怀
《國語辭典》:其次  拼音:qí cì
1.第二,次一项。即次序居后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2.次要的。如:「价格还在其次,品质最重要。」《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脸蛋儿生得标致还在其次,单是他那一双脚,只有一点点,怎么叫人瞧了不勾魂摄魄?」
《國語辭典》:取次  拼音:qǔ cì
1.次第。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材取次可用。」清。陈曾寿 浣溪沙。花径冥冥取次行词:「花径冥冥取次行,旧盟全负甚心情?」
2.造次、随便。唐。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閒遇事成歌咏,取次冲筵隐姓名。」《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
《漢語大詞典》:次之
列或占第二位。例如:该省矿藏,以锡最多,铜次之。
分類:次之二位
《國語辭典》:以次  拼音:yǐ cì
1.按照先后次序。《聊斋志异。卷一。贾儿》:「未明,又闻二人以次复来。」
2.以下的,次序较后的。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母亲亡逝已过,止有小生一人,并无以次弟妹。」《水浒传》第六二回:「我等虽是以次弟兄,也曾与哥哥出气力,偏我们酒中藏著毒药!」
《國語辭典》:造次  拼音:zào cì
1.仓卒、紧迫。《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秖更生乱。」
2.卤莽。《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碍著是头一日来到,不敢就造次,只好眉梢眼角,做些功夫。」
《骈字类编》:一次
宋史选举志建炎八年以平江府四经巡幸其得解举人援临安建康驻跸例各免文解一次又淳熙六年韶特奏名自今三名取一寘第四等以前馀并入第五等其末等纳敕者止许一次潜藩及五路旧升甲者今但升名其后又许纳敕三次为定制焉大李元阳白崖毕钵罗窟志岩壁上有独木桥十馀所 木如指长三尺或五六尺巇险不敢著足樵子儇疾者履之而过亦不损折其木非常见之材每月十五夜换桥一次不知其因十六日但见桥制更新无复旧木矣
分类:一次
《國語辭典》:不次  拼音:bù cì
不依次序、不按常规。《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宋。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劄子:「臣材识庸暗,碌碌于众人中,蒙陛下不次拔擢,置在枢府。」
《高级汉语词典》:岁次
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分类:岁次
《漢語大詞典》:先次
首先。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如近日三司献言,使天下郡选一人,催驱三司文字,许之先次指射以酬其劳。”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若克 中京 ,所得礼、乐、仪仗、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闕。”
分類:首先
《國語辭典》:节次(節次)  拼音:jié cì
1.依次、依序。《水浒传》第四一回:「料想哥哥必从这里来。节次使人路中来探望。不期今日得见仁兄之面。」
2.次序、程序。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
《漢語大詞典》:次公
(1). 汉 盖宽饶 字 次公 。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 平恩侯 许伯 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 宽饶 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 许伯 亲为酌酒, 宽饶 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道:“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 汉 黄霸 亦字 次公 。 霸 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宋 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时復中之 徐邈 圣,毋多酌我 次公 狂。” 宋 林逋 《寄上金陵马右丞》诗:“尽道 次公 当入相,江湖那肯久迟徊。”
(2).排行第二者之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头滚:“后其次公就荡妇宿,罹杀身之祸,其兆於此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