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仿 → 髣仿”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体贴入妙(體貼入妙)
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檀栾卿:“姿容艷丽,性格柔婉,所演剧甚多,俱能体贴入妙。”
《漢語大詞典》:体规画圆(體規畫圓)
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準方作矩,终为人之臣僕。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若体规画圆,準方作矩,终为人之臣僕,尚乌得谓之诗哉!”
《國語辭典》:洋娃娃  拼音:yáng wá wa
用布、塑胶或橡胶等材质制成的人形玩偶。因为多作成外国幼儿的形状,故称为「洋娃娃」。
《國語辭典》:学步邯郸(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参见「邯郸学步」条。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周书。卷四。十七。艺术传。赵文深传》:「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学乡谈(學鄉談)
宋 元 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地方音俗语娱悦观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学乡谈: 方斋郎 。”参见“ 学像生 ”。
《漢語大詞典》:学像生(學像生)
宋 元 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种声音与动作娱悦观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闲人:“又有专以参随服事为生,旧有百事皆能者,如 纽元子 ,学像生、动乐器、杂手艺、唱叫白词、相席打令、传言送语,弄水使拳之类,并是本色。”
《漢語大詞典》:学像生(學像生)
宋 元 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种声音与动作娱悦观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闲人:“又有专以参随服事为生,旧有百事皆能者,如 纽元子 ,学像生、动乐器、杂手艺、唱叫白词、相席打令、传言送语,弄水使拳之类,并是本色。”
《國語辭典》:依样画葫芦(依樣畫葫蘆)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u
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语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芦画瓢」、「依本画葫芦」、「依样葫芦」。
《國語辭典》:一步一趋(一步一趨)  拼音:yī bù yī qū
形容紧跟著别人后面走。参见「亦步亦趋」条。《镜花缘》第一九回:「稳著步儿,探著腰儿,挺著胸儿,直著颈儿,一步一趋,望前而行。」后用以形容事事模仿、追随别人。如:「作文章若一步一趋,模仿前人,岂不了无新意,毫无自我?」
《漢語大詞典》:相仿相效(相倣相效)
互相模仿效法。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倣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説、倾诈之谋、攻伐之计。”
《漢語大詞典》:象形拳
拳术类别之一。由模仿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动作组成。分象形和取意两种。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动作为主,追求形象,技击性较差;后者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动作,技击性较强。主要有猴拳、鹰拳、蛇拳、螳螂拳、鸭形拳、醉拳等。
《國語辭典》:效颦学步(效顰學步)  拼音:xiào pín xué bù
效颦,学西施蹙额捧心。参见「东施效颦」条。学步,燕国人学邯郸人走路。参见「邯郸学步」条。效颦学步比喻不衡量自身能力,盲目胡乱模仿他人,而致弄巧成拙。如:「你应找出自己的风格,切莫效颦学步地一味模仿他人。」
《国语辞典》:模拟考试(模拟考试)  拼音:mó nǐ kǎo shì
模仿某种考试的形式而举行的测验。
《国语辞典》:模拟投票(模拟投票)  拼音:mó nǐ tóu piào
模仿真正投票在媒体上所举行的假设性投票方式,是观察社会民心趋势的一种途径。如利用网际网路,由网友针对某个正在进行的选举,所进行的投票。
《国语辞典》:莫辨楮叶(莫辨楮叶)  拼音:mò biàn chǔ yè
比喻模仿逼真,很难分辨真假。语本《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国语辞典》:古人影子  拼音:gǔ rén yǐng zi
讽刺他人的创作只会模仿而无创新。明。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子擿我文曰:『子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