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槌骨沥髓(槌骨沥髓)  拼音:chuí gǔ lì suǐ
敲碎骨头,沥乾骨髓。形容极残酷的剥削。宋。陆九渊〈与宋漕书〉:「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漢語大詞典》:回帆槌
即回帆挝。详“ 回颿挝 ”。
《漢語大詞典》:回帆挝(回颿撾)
指船返航时所击的鼓声。亦称“ 回帆鼓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大将军 ﹞自言知打鼓吹”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敦 尝坐 武昌钓臺 ,闻行船打鼓,嗟称其能。俄而,一槌小异, 敦 以扇柄撞几曰:‘可恨!’ 应 侍侧,曰:‘不然,此是回颿挝。’使视之,云:‘船人入夹口。’ 应 知鼓,又善於 敦 也。”回颿挝,一本作“ 回颿槌 ”。 宋 陆游 《将至京口》:“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
分類:鼓声
《漢語大詞典》:骨卢槌(骨盧槌)
擀面杖的一种。其形有二:一、槌在中间,柄在两端,是一个整体;二、槌是一个空心木桶,套在木柄的中间。擀面时,使槌在面上滚动。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骨卢槌二十个,银二钱四分。”
分類:形有中间
《國語辭典》:和啰槌(和囉槌)  拼音:hé luó chuí
旧时乞丐唱莲花落时,用以和腔调的木拍板。《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这陶铁僧小后生家,寻常和啰槌不曾收拾得一个,包裹里有得些个钱物,没十日都使尽了。」
《漢語大詞典》:掺槌(摻槌)
犹掺挝。
《漢語大詞典》:蚕槌(蠶槌)
搁置蚕箔的木架。 宋 梅尧臣 有《和孙端叟蚕具·蚕槌》诗。
《韵府拾遗 支韵》:岛槌(岛槌)
隋书陈棱传自义安汎海击流求国获其子岛槌掳男女数千而归
《漢語大詞典》:跌脚槌胸
见“ 跌脚搥胸 ”。
《國語辭典》:跌脚搥胸(跌腳搥胸)  拼音:dié jiǎo chuí xiōng
一面跺腳一捶搥打胸脯,表示悲憤或悔恨。《孤本元明雜劇。銷白猿。第二折》:「今朝小道耽驚氣,我跌腳搥胸怨沉璧。」《西遊記》第三一回:「撲簌簌淚如雨落,兒天兒地的,跌腳搥胸,於此洞裡嚎啕痛哭。」也作「跌腳捶胸」。
《漢語大詞典》:槌棒
敲打用的木棒,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槌棒上天,总有一头落地。”
《漢語大詞典》:槌额(槌額)
鱼名。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槌击(槌擊)
敲击。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
分類:槌击敲击
《漢語大詞典》:槌轮(槌輪)
栈车。用竹木制成的载人或运货的车子。 北周 庾信 《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莹角非难驭,槌轮稍可催。”
《漢語大詞典》:槌牛酾酒(槌牛釃酒)
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元 萨都剌 《酬江月·过淮阴》词:“槌牛釃酒,英雄千古谁弔。”
分類:燕享
《分类字锦》:槌脯
见上注
分类:
《漢語大詞典》:槌枪(槌槍)
古兵器名。教演用。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器械二·槌枪:“槌枪,木为圆首,教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