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甲榜  拼音:jiǎ bǎng
明清称进士为「甲榜」。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甲榜争先,独占文场选。」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二九。甲榜乙榜》:「今世谓进士为甲榜,以其曾经殿试列名于一二三甲也。」也称为「甲科」。
《國語辭典》:张榜(張榜)  拼音:zhāng bǎng
张贴告示。《三国演义》第四○回:「便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
《漢語大詞典》:通榜
亦作“ 通牓 ”。 唐 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通榜:“ 贞元 十八年, 权德舆 主文, 陆傪 员外通榜帖, 韩文公 荐十人於 傪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韩文公荐士:“ 唐 兴科举之柄,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之助,谓之通榜。”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
《漢語大詞典》:笞榜
见“ 笞搒 ”。
《漢語大詞典》:笞搒
亦作“ 笞榜 ”。 拷打。 宋 沈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明 吴宽 《病项》:“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分類:拷打
《骈字类编》:榜门(榜门)
宋书严世期传山阴令何曼之表言之元嘉四年有司奏榜门曰义行严氏之闾
《漢語大詞典》:恩榜
亦作“ 恩牓 ”。 科举时代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的中式名单。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方刻石时,有 夔州 司理参军,以恩牓入官,权教授。”金史·选举志二:“ 章宗 大定 二十九年,勑今后凡五次御帘进士,可一试而不黜落,止以文之高下定其次,谓之恩榜。”《负曝闲谈》第十一回:“那年碰着朝廷恩典,特开恩榜。”
《漢語大詞典》:乙榜
(1).即乙科。 唐 殷尧藩 《下第东归作》诗:“辛勤几逐英雄后,乙榜犹然姓氏虚。”
(2).指举人。 元 戴良 《〈遯斋小稿〉序》:“ 至正 辛巳秋,以春秋试 浙 闈,仅中乙榜。考官翰林待制 柳公 有遗才之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下官 杨文驄 ,表字 龙友 ,乙榜县令,罢职閒居。”
分類:举人乙科
《漢語大詞典》:榜枻
船桨。引申为使船。 汉 刘向 说苑·善说:“会钟皷之音毕,榜枻 越 人,拥楫而歌。”
分類:船桨
《漢語大詞典》:乡榜(鄉榜)
(1).科举乡试的录取名单。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 凌彦翀 ﹞以《周易经》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花月痕》第十六回:“ 小珠 却力学五年,壬戌登了乡榜第三名。”
(2).代指乡试中式者,即举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建德 卫体善 先生,乃 建德 乡榜。”
《漢語大詞典》:璇榜
亦作“ 璇榜 ”。 玉饰的匾额。 宋 梅尧臣 《和谢希琛会圣宫》:“宸踪耀璇牓,瑞羽集觚稜。”《宋史·乐志十五》:“西宫瑶殿指坤元,璇榜耸飞鸞。”
分類:玉饰匾额
《漢語大詞典》:解榜
亦作“ 解牓 ”。 唐 宋 时解试中式的榜文。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其夕忽叩试院门,大声曰:‘大尹有帖!’试官 沈光 发之,曰:‘闻解牓内有人,曾与 路巖 作文书者,仰落下。’” 宋 陈亮 《后杜应氏宗谱序》:“ 士珪 则 端 行,字 德璋 ,登 宋 咸淳 中解榜,官至 广东 廉访司副,以才名著称。”文献通考·选举五:“假借春秋太过,诸处解榜,多寘首选。”
《漢語大詞典》:榜声(榜聲)
桨声。 元 贡师泰 《吴中曲·送杨伯几南游》:“榜声催晓渡江心,驀听 吴 娃旧时曲。”
分類:桨声
《骈字类编》:花榜
《國語辭典》:堂榜  拼音:táng bǎng
厅堂上的匾额。宋。陆游〈入蜀记〉:「旧有德庆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后主撮襟书。」也作「堂榜」。
《漢語大詞典》:榜船
操船。《南史·隐逸传上·朱百年》:“或遇寒雪,樵箬不售,无以自资,輒自榜船送妻还 孔 氏。” 明 高启 《沧浪亭》诗:“乘钓在北渚,榜船临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