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2,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楚舞
楚台
齐楚
楚子
淮楚
楚地
箠楚
楚甸
西楚
激楚
楚俗
酸楚
楚雨
悽楚
楚城
《漢語大詞典》:楚舞
楚 地之舞。史记·留侯世家:“ 戚夫人 泣,上曰:‘为我 楚 舞,我为若 楚 歌。’”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 楚 舞醉碧云, 吴 歌断清猿。”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词:“何人为我 楚 舞,听我 楚 狂声?” 清 彭而述 《卫藩旧邸遇酒南将军》诗:“若能为 楚 舞?何处得 秦 声?”
《漢語大詞典》:楚台(楚臺)
指 楚王 梦遇神女之 阳台 。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唐 吴融 《重阳日荆州作》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 楚 臺。” 宋 秦观 《醉桃源》词:“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 臺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思》曲:“曲未终,酒方浓,云收 楚 臺十二峯。”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本是伤秋 宋玉 无聊赖,有甚心情去恋著閒 楚 臺。”
《國語辭典》:齐楚(齊楚)  拼音:qí chǔ
1.齐国与楚国。《文选。潘岳。笙赋》:「协和陈宋。混一齐楚。」
2.整齐华美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到了三厅,看做戏的场口已经铺设的齐楚。」《负曝闲谈》第六回:「就在一家小客栈里暂且住下,第二天才衣冠齐楚的来拜会这位老表弟。」
《漢語大詞典》:楚子
(1).指 春秋 时 楚王 。因 楚 君始封为子爵,故称。左传·昭公四年:“ 楚子 问於 子产 曰:‘ 晋 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故 魏絳 讽君於 后羿 , 楚子 训民於‘在勤’。” 唐 张九龄 《郢城西北樊妃冢》诗:“ 楚子 初逞志, 樊妃 尝献箴。”
(2).指 楚 人; 楚 地。汉书·高帝纪上:“ 羽 ( 项羽 )使卒三万人从 汉王 , 楚 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 杜 南入 蚀中 。”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 楚 子,犹言 楚 人也。” 唐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诗:“ 淮 上春草歇, 楚 子秋风生。”
(3).对人的贬称。宋书·黄回传:“ 回 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 江 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南史·陈伯之传:“﹝ 伯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邻里稻熟,輒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曰:‘楚子莫动!’” 余嘉锡 《释伧楚》:“盖 南朝 以三 吴 为京畿,故自 春秋 时故 吴 地以外,皆谓之 楚 。及其用以称人,则又有贵贱之分。凡士大夫之有田舍气者,但笑其语音之‘楚’而已。至于閭里小人,田夫牧竖,少年轻剽勇悍者,皆谓之‘楚子’,乃甚贱之之词。”
《骈字类编》:淮楚
齐书裴叔业等传论因乐乱之民藉淮楚之剽骁将授首群师委律 魏书任城王澄传襄阳款问似当是虚亦知初迁之民无宜劳役脱归诚有实即当乘其悦附远则有会稽之会近则略平江北如其送款是虚且可游巡淮楚问民之瘼使彼土苍生知君德之所在 唐书李子通传方子通等僭盛时复有朱粲林士弘张善安亦窃名号于淮楚人宋史地理志下邳俗尚颇类淮楚 崔颢赠怀一上 诗更出淮楚间复来荆吴口诗卢纶感怀诗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周周权鲁桥 南连淮楚九地厚东道齐鲁群流通 浈赛小孤庙诗毓秀凌华嵩标奇奠淮楚
《漢語大詞典》:楚地
指古 楚国 所辖之地。战国策·楚策一:“ 楚 地西有 黔中 巫郡 ,东有 夏州 海阳 ,南有 洞庭 苍梧 ,北有 汾 陘 之塞 郇 阳 ,地方五千里。”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吟》:“登 楚 都,入 楚 关, 楚 地萧瑟 楚 山寒。”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三:“ 楚 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分類:楚地
《漢語大詞典》:箠楚
本指棍杖之类,引申为拷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李善 注:“箠与棰同,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 唐 元稹 《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守臣婴疾,幕吏擅权,挠政行私,亏恩剥下,过为箠楚,妄作威稜。” 明 屠隆 《昙花记·阎君勘罪》:“ 伏后 ,你可手执铁鞭,亲行箠楚。”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 郑回 的教育很严, 凤迦异 和 异牟寻 ,都要受他的箠楚。”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楚甸
犹 楚 地。甸,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唐 刘希夷 《江南曲》:“潮平见 楚 甸,天际望 维扬 。” 宋 周邦彦 《渡江云·春词》词:“晴嵐低 楚 甸,暖迴雁翼,阵势起平沙。” 元 乔吉 《殿前欢·登凤凰台》曲:“风雷死龙何在?林泉老猿休怪;锁魂 楚 甸,洗恨 秦淮 。”
分類:郊外
《漢語大詞典》:西楚
(1).古地域名。 三楚 之一。史记·货殖列传:“夫自 淮北 沛 、 陈 、 汝南 、 南郡 ,此 西楚 也。” 南朝 梁 沈约 《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进不能闲诗 西楚 ,好礼 北河 ;退无以振采六条,宣风万里。”参见“ 三楚 ”。
(2).古国号。 秦 亡, 项羽 自立为 霸王 ,有 西楚 、 东楚 与 梁 地共九郡,因建都於 西楚 彭城 ,国号“西楚”。《文选·邹阳〈上书吴王〉》:“兵不留行,收弊人之倦,东驰 函谷 , 西楚 大破。”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项羽 自号 西楚霸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外罹 西楚 之祸,内受牧竖之焚。”
《國語辭典》:三楚  拼音:sān chǔ
地名。战国楚地疆域辽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其说有二:(1)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称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称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称为「南楚」。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2)南楚、东楚、西楚分别指江陵、吴、彭城。《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后多用以泛指湘、鄂一带。《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國語辭典》:激楚  拼音:jī chǔ
1.形容声音激昂凄切。《楚辞。宋玉。招魂》:「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2.激动悲苦。《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事闻,时行等与六卿大臣合疏,请少缓之;刑部尚书潘季驯疏尤激楚。」《聊斋志异。卷六。细侯》:「既闻细侯已嫁,心甚激楚。」
《漢語大詞典》:楚俗
(1). 楚 地的社会风俗。 唐 元稹 《赛神》诗:“ 楚 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 楚 俗纷纷竞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2).引申亦指 楚 地的自然风土。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國語辭典》:酸楚  拼音:suān chǔ
辛酸凄楚。唐。李白 望木瓜山诗:「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红楼梦》第八二回:「紫鹃答应了一声,这一声更比头里悽惨,竟是鼻中酸楚之音。」
《漢語大詞典》:楚雨
(1). 楚 地之雨。 唐 杜甫 《雨》诗之四:“ 楚 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诗之一:“秋声无不搅离心, 梦泽 蒹葭 楚 雨深。” 宋 苏轼 《次韵乐著作野步》:“ 楚 雨还昏 云梦泽 , 吴 潮不到 武昌宫 。”
(2).犹苦雨。比喻相思之泪。 唐 胡曾 《车遥遥》诗:“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脸边 楚 雨临风落,头上春云向日销。”
分類:相思
《国语辞典》:悽楚  拼音:qī chǔ
悽凉悲苦。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悽楚。」《梁书。卷三四。张缅传》:「在客行而多思,独伤魂而悽楚。」也作「凄楚」。
《漢語大詞典》:楚城
(1).古 楚国 都城。 唐 罗隐 《渚宫秋思》诗:“ 楚 城日暮烟靄深, 楚 人驻马还登临。”
(2).泛指 楚 地城邑。 唐 刘长卿 《汉阳献李相公》诗:“退身高卧 楚 城幽,独掩閒门 汉水 头。” 唐 李商隐 《江上》诗:“云通 梁苑 路,月带 楚 城秋。” 冯浩 笺注:“ 江 乡固皆 楚 境。” 清 张元升 《曹叔芳以〈久客夜吟〉题请予赋诗》:“海国燕鸿秋思苦, 湘 山烽火 楚 城残。”
分類:都城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