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江棹(江櫂)
指江船。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海标传信使,江棹认妻孥。”一本作“ 江櫂 ”。
《國語辭典》:飞棹(飛棹)  拼音:fēi zhào
飞快的划桨。比喻舟行快速。《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分付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馀人,飞棹赴江东。」
《漢語大詞典》:纵棹(縱棹)
划桨行船。 晋 张协 《七命》:“纵棹随风,弭楫乘波。” 唐 李频 《及第后归》诗:“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二:“能纵櫂,惯乘流, 长江 白浪不曾忧。”
分類:划桨行船
《骈字类编》:晚棹(晚棹)
唐 罗隐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元 虞集 题欧阳原功少监家柯敬仲画 其一 涔阳日日水生波,翠袖黄裳晚棹过。
《漢語大詞典》:小棹
亦作“ 小櫂 ”。 短桨。常用以指小船。 宋 周邦彦 《长相思·舟中作》词:“沙棠舟,小棹游。池水澄澄人影浮。” 宋 朱敦儒 《沁园春》词:“ 莲社 轻舆,雪溪小櫂,有兴何妨寻弟兄。”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此体(指 李 杜 七言絶句)最难, 宋 明 人学之,则如急流小棹,一瞬而过,无意味也。”
分類:小船
《漢語大詞典》:泛棹(汎棹,汎櫂)
亦作“泛櫂”。泛舟。 唐 杨衡 《送孔周之南海谒王尚书》诗:“泛櫂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卷二:“丁未夏,予泛棹 西泠桥 畔。”
分類:泛舟
《國語辭典》:棹郎  拼音:zhào láng
船夫。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诗:「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
《骈字类编》:双棹(双棹)
元 朱德润 雪中观渔 渔人并舟鼓双棹,大罾入水瑶绳长。
《漢語大詞典》:棹影
亦作“櫂影”。 桨影。亦借指船影。 唐 陆贽 《月临镜湖赋》:“櫂影乍浮,如上天边之汉;桂华不定,多因苹末之风。” 唐 李群玉 《望月怀友》诗:“酒花荡漾金尊里,櫂影飘颻玉浪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棹影跃浮嵐,櫓声摇半壁,恍然如坐画屏之上也。”
《漢語大詞典》:击棹(擊棹,擊櫂)
打桨。谓驾船。 宋 范成大 《龙门峡》诗:“不辞击棹更深入,万一龙惊雷破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父子聚喜,中夜击棹而去。”
擊櫂:打桨。《汉书·严助传》:“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汉 王粲 《为荀彧与孙权檄》:“今皆击櫂若飞,回柁若环。”
《骈字类编》:棹月
唐 王昌龄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漢語大詞典》:急棹
谓船急行。 唐 张说 《岳州观竞渡》诗:“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韵府拾遗 效韵》:歌棹
刘宪诗庭莎作荐舞行出浦𣗳相将歌棹回
《漢語大詞典》:棹夫
亦作“櫂夫”。 船夫。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遂陞舟,风雨少弛,櫂夫奏功。” 宋 范成大 《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诗:“櫂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
分類:船夫
《漢語大詞典》:引棹
指行船。 唐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诗:“ 楚 客醉孤舟, 越 水将引棹。”
分類: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