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棒子糊涂(棒子糊塗)
玉米面粥。 周立波 《砖窑和新房》:“有一天黄昏, 王寿山 下班回家,喝了点棒子糊涂,就坐在床沿,逗他小孩 扣子 玩。”
分類:玉米面
《國語辭典》:棒子面(棒子麵)  拼音:bàng zi miàn
用玉蜀黍磨成的面粉。也称为「玉米面」。
分類:玉米面
《國語辭典》:棒子手  拼音:bàng zi shǒu
强盗。如:「你这凶狠样,活像一个打家劫舍的棒子手。」
分類:方言强盗
《漢語大詞典》:棒操
艺术体操项目之一。在音乐伴奏下,以手持棒进行的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一种身体练习。棒用木头或塑料制成,手握处为球形。成套动作由手持棒作摆动、绕环、抛接、打击等动作以及徒手体操、技巧和舞蹈的各种基本动作编组而成。
《高级汉语词典》:棒棒糖  拼音:bàng bàng táng
放在嘴里吮溶的带棍的硬质糖果
《漢語大詞典》:棒棒鸡(棒棒雞)
著名 川 菜。为凉菜。制法:鸡煮熟去骨,用棒将鸡肉敲松,扯成丝,淋以麻酱、醋、糖、酱油、红油、葱花等调成的佐料。由于鸡肉被棒敲松了,调味易于渗入,酸甜香辣,甚为可口。
《國語辭典》:当头棒喝(當頭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当头一棒(當頭一棒)  拼音:dāng tóu yī bàng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也作「当头棒喝」、「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当头棒喝(當頭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漢語大詞典》:打一棒快球子(打一棒快毬子)
比喻做事、说话直捷爽快。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真个不曾使他来,这妮子不贤达!打一棒快毬子,你捨得 宋引章 ,我一发嫁你。”
《漢語大詞典》:打一棒快毬子
比喻做事、说话直捷爽快。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真个不曾使他来,这妮子不贤达!打一棒快毬子,你捨得 宋引章 ,我一发嫁你。”
《漢語大詞典》:大棒政策
又称“实力政策”。指用武力威胁别国的政策。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他认为对付别国的方法是:话可以说得好听些,但手中要拿着大棒,故名。后发展为“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胡萝卜”指给一些好处)。
《高级汉语词典》:顶棒  拼音:dǐng bàng
当铆钉加热后打平时用来顶住铆钉的钢件
《漢語大詞典》:吊棒(弔棒)
亦作“吊棒”。 调情。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 祥子 不在家, 小福子 是好朋友; 祥子 在家, 小福子 是,按照 虎妞 的想法,‘来吊棒!好不要脸!’”
分類:调情
《漢語大詞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比喻做事缺少全局观点,忙于局部应付。如:过去,这个大队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面貌改变不大。
《漢語大詞典》:镫棒(鐙棒)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或执大斧者,胯剑者,执鋭牌者,持鐙棒者。”三才图会·仪制四·镫杖:“《宋朝会要》云:‘鐙棒,黑漆弩柄也。金铜为鐙状,饰其末,紫丝绦繫之。’ 元 制:朱漆竿上以金涂马鐙。今制为金龙首衔马鐙,贯於朱漆棒首,仍以金饰棒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