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脩整
(1).检点,约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傅母:“傅母见其妇道不正,諭之云……子之质聪达于事,当为人表式,仪貌壮丽,不可不自脩整。”
(2).严谨。三国志·吴志·孙权步夫人传:“内教脩整,礼义不愆。”新唐书·韦陟传:“然家法脩整,敕子 允 就学,夜分视之,见其勤,旦日问安,色必怡;稍怠则立堂下不与语。”
(3).犹整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西南侧城有 神马寺 ,树木脩整。”
《漢語大詞典》:检饬(檢飭)
(1).谓检点,自我约束。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以孱陋之资,将军旅之众,顾惟匪称夙夜,惶惧惟恐,检飭修省,有所未至,不足以服众。”明史·蜀献王椿传:“自 椿 以下四世七王,几百五十年,皆检飭守礼法,好学能文。”
(2).整治。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饎爨必躬,在视必恪,宾祭之仪,百方检飭。”
《漢語大詞典》:正考父
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例如: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饘、粥:稀粥、稠粥。孟僖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貗。其后,指正考父的后代。达:显达。)——·司马光《训俭示康》
《漢語大詞典》:闲检(閑檢)
约束检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韩熙载 才名远闻……畜声乐四十餘人,闲检无制,往往时出外斋,与宾客生徒杂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 吴曰庸 第 《与友》‘前人著《翦灯餘话》,遂以此妨瞽宗之祀。一朝臣於公会处出此书,亦为物类所鄙。此不过 唐 小説之流,而识者犹惜闲检如此。’”
分類:约束检点
《國語辭典》:失检(失檢)  拼音:shī jiǎn
疏于检点而犯了错误。如:「行为失检」。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卷五。婢女代嫁》:「朱私语同官曰:『此我失检,不知云汀家亦有碧莲姊也。』」
《國語辭典》:检修(檢修)  拼音:jiǎn xiū
检查和修理。如:「检修电器」。
《漢語大詞典》:检慎(檢慎)
检点谨慎。 宋 苏洵 《审势》:“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务检慎,而姦民猾吏亦常恐恐然。”
分類:检点谨慎
《漢語大詞典》:检迹(檢跡)
见“ 检跡 ”。
亦作“检蹟”。
(1).检查行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览文虽巧,而检跡如妄。”
(2).谓检点行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漢語大詞典》:风检(風檢)
(1).指对自身言行方面的检点约束。晋书·江统孙楚传论:“ 江统 风检操行,良有可称, 陈留 多士,斯为其冠。”新唐书·崔日用传:“子 宗之 ,袭封。亦好学,宽博有风检。”新唐书·裴贽传:“帝疑其外风检而暱帷薄,逮问翰林学士 韩偓 。”
(2).犹风纪。世说新语·规箴“ 苏峻 东征 沈充 ,请吏部郎 陆迈 与俱” 刘孝标 注引《陆迈碑》:“ 迈 字 功高 , 吴郡 人。器识清敏,风检澄峻。”
《漢語大詞典》:束躬
检点约束自己。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凡尔束躬於圭璧,谅无玷跡於淄磷;然饮羊之俗相仍,则害马之除弥亟。”
《漢語大詞典》:检守(檢守)
检点约束。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吴兢 唐阙史·杜牧:“ 牧 因谬曰:‘某幸常自检守,不至貽尊忧耳。’”
《漢語大詞典》:检裁(檢裁)
(1).检点节制。北史·司马子如传:“ 子如 性滑稽,不事检裁,言戯秽褻,识者非之。”
(2).约束制裁。 唐 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 延龄 险猾售姦,诡譎求媚……陛下方务崇信,不加检裁。”
《漢語大詞典》:检勒(檢勒)
检点约束。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三》:“今日僧众还寺已后,各各检勒。”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方窃以此意痛自检勒,懔然度日,惟恐有怠而失之也。”
《漢語大詞典》:慎检(慎檢)
谨慎而能检点自己。 唐 白居易 《何士乂可河南县令制》:“﹝ 何士乂 ﹞慎检和易,介然有常,守而勿失,可使从政。” 明 刘基 《官箴下》:“何以弭贪,慎检乃躬。”
《漢語大詞典》:检谨(檢謹)
检点谨慎。 唐 杜牧 《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御史法当检谨。子少年,设有与游,宜得长厚有学识者。”
分類:检点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