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资料档(资料档)  拼音:zī liào dǎng
1.资料档案。如:「人事资料档」、「业务资料档」。
2.存放资料的电脑档案。为英语data base file的意译。通常由资料库程式所产生,也必须藉由资料库程式加以管理使用。也称为「资料库档案」。大陆地区称为「数据库文件」。
《国语辞典》:档案管理(档案管理)  拼音:dǎng àn guǎn lǐ
总括档案业务的规划和档案勤务的处理。
《国语辞典》:电子贺卡(电子贺卡)  拼音:diàn zǐ hè kǎ
1.含有发声、发光效果电子元件的贺卡。如:「他做了一张打开便会唱歌的电子贺卡。」
2.用电脑程式所制作出来的贺年卡档案,可用电子邮件或磁碟片传递。如:「毕业多年后,收到国小同学寄来的电子贺卡,让我相当感动。」
《漢語大詞典》:皇史宬
明 清 两代的档案库。 明 嘉靖 十三年(1534年)建于(北京)。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永泰门 ﹞再南街东则皇史宬,珍藏 明太祖 以来御笔实録、要紧典籍、石室金匱之书。”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清一统志·京师四·官署》:“皇史宬在 东华门 外东南,实録、玉牒、起居注藏焉。”亦省作“ 皇宬 ”。 清 黄宗羲 《谈儒木墓表》:“皇宬烈焰,国灭而史亦灭。”
《國語辭典》:归档(歸檔)  拼音:guī dǎng
文件或资料处理完毕后,按照类别,依序存入档卷。如:「将资料归档,方便日后调阅。」
《國語辭典》:保险匮(保險櫃)  拼音:bǎo xiǎn guì
贮藏现款或贵重物品的铁匮。用双层夹有石棉的铁板制造,门上有特制的号码键或锁。可以防盗、防火。也称为「保险箱」。
《國語辭典》:保险箱(保險箱)  拼音:bǎo xiǎn xiāng
贮藏现款或贵重物品,以防火患或盗贼的铁箱。用双层厚铁板制成,两铁板之间,填以沙砾或其他耐火物,门上有号码键或精密锁钥。也称为「保险匮」、「金匮」、「银匮」。
《漢語大詞典》:档案馆(檔案館)
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机构。我国中央及各省市都建有此机构。 周 朝的天府, 汉 朝的兰台、东观, 唐 朝的史馆, 宋 元 的架阁库, 明 朝的皇史宬, 清 朝的内阁大库,都是 中国 历代王朝集中保管档案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档案学
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成、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利用的规律和方法。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事业史等分支学科。
分類:档案规律
《漢語大詞典》:丁档(丁檔)
人口档案。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之民数,惟外藩 扎萨克 所属编审丁档掌於理藩院。”
分類:人口档案
《漢語大詞典》:调档
变速器,换档机构,使动力传动系统中的齿合或脱开的机构
调阅档案,特指招生工作中把考分达到一定标准的考生的档案调出来,以备查阅后决定是否录取
《國語辭典》:底册(底冊)  拼音:dǐ cè
作为存档根据的簿册。《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朝觐大计》:「已上各册,外另要多备,并存底册一本。」
《國語辭典》:存档(存檔)  拼音:cún dǎng
1.把处理完毕的公文、资料归入档案,留供以后查考。
2.电脑使用上指将档案存入磁碟。如:「使用电脑一定要养成凡有更动资料,务必随时存档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