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承符吏
唐 代州府户曹的小吏。掌文书往返、民形案件的通知诸事。 唐 李翱 《卢司录墓志》:“及为司録,始就官,承符吏请曰:‘前例,某人等十五人合钱二千,僦人与司録养马,敢请命。’”
《漢語大詞典》:错案(錯案)
错误处理的案件。 巴金 《三次画像》:“他讲的是,给划为‘右派分子’的错案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正。”《花城》1981年第3期:“本来可以不错的错案改正了……历史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分類:错误案件
《國語辭典》:传票(傳票)  拼音:chuán piào
1.法律上指诉讼过程中,法院或检察机关传唤诉讼当事人或关系人所签发的法定正式凭据。如:「法院传票」。
2.会计工作中作为登记或审核帐目的凭据。如:「商校的珠算课程,都有算传票的实习。」
《漢語大詞典》:词狱(詞獄)
诉讼案件。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刺史 王泰 俾摄司户掾,专鞫词狱,以为能,因妻以其女。”
《漢語大詞典》:刺宋案
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漢語大詞典》:钱狱(錢獄)
有关盗铸钱币的案件。宋史·沈畸传:“ 蔡京 兴 苏州 钱狱,欲陷 章綖 兄弟,遣 开封 尹 李孝寿 、御史 张茂直 鞫之。株逮至千百,强抑使承盗铸罪。”
分類:钱币案件
《國語辭典》:秋审(秋審)  拼音:qiū shěn
古代各省死罪人犯,至秋季由刑部覆核定罪,在秋后处决,称为「秋审」。《六部成语注解。刑部》:「秋审:当时立即处断,谓之热审。其馀各案统请刑部核议奏明定罪,每年秋后处决,谓之秋审。」
《國語辭典》:南山铁案(南山鐵案)  拼音:nán shān tiě àn
比喻绝对不可更改的判决或意志。参见「南山可移」条。清。黄遵宪 感事诗八首之四:「东市朝衣真不测,南山铁案竟无名。」
《國語辭典》:陪审(陪審)  拼音:péi shěn
1.由数位法官陪同主审审理讼案。
2.法院审理讼事,由民间选出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方式,称为「陪审」。英国有此制。
《國語辭典》:陪审制(陪審制)  拼音:péi shěn zhì
欧美司法制度,由依法选出的陪审团,在听取诉讼双方辩论后,以公正的立场表决被告罪行是否成立,而他们的立场要一致才可以。这种由公民直接参加审判的司法制度就称为「陪审制」。也称为「国民裁判制」。
《国语辞典》:判决书(判决书)  拼音:pàn jué shū
法院判决案件所作成的文书。含主文、事实、理由等部分。
《國語辭典》:审判长(審判長)  拼音:shěn pàn zhǎng
法院开合议庭时,于推事中推举一人为首,称为「审判长」。通常由庭长担任,在法庭上有指挥与维持秩序等权力。
《國語辭典》:审案(審案)  拼音:shěn àn
审理案件。如:「法官正在审案。」
《漢語大詞典》:审判权(審判權)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等案件的权力。
《漢語大詞典》:审判庭(審判庭)
(1).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组织机构。审判庭由庭长一人、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
(2).为审理每一具体案件而成立的审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