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法院书记官(法院书记官)  拼音:fǎ yuàn shū jì guān
掌管有关案件的记录,及其他文书的制作,送达、保管、公證等事务的公务员。
《国语辞典》: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  拼音:guó jì xíng shì jǐng chá zǔ zhī
为促进国际间重大跨国犯罪案件侦查资讯流通,并有计画进行犯罪预防的国际性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里昂,目前共有一百九十个会员国。
《国语辞典》:乡镇市调解委员会(乡镇市调解委员会)  拼音:xiāng zhèn shì tiáo jiě wěi yuán huì
政府为避免诉讼案件的频繁,维持社会的和谐,于各乡、镇、市公所所设立的调解委员会。对于有争议之法律关系,介入双方当事人之间,斡旋调停,达成和解。但是非告诉乃论之刑事案件,有关刑事责任部分,则不在此论。
《国语辞典》:公门里好修行(公门里好修行)  拼音:gōng mén lǐ hǎo xiū xíng
旧时人们认为官府内的官吏审理案件,可操纵人民的生死大权,因此在官府内做事的人,比较便于随时行善助人,修成正果。《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怎肯坏这个良心?」也作「公门修行」、「公门之中好修行」。
《国语辞典》:行政司法  拼音:xíng zhèng sī fǎ
行政机关对若干专门性案件的纠纷,不由普通法院审理,而由行政机关自行审理。
《国语辞典》:终局裁判(终局裁判)  拼音:zhōng jú cái pàn
法津上指民、刑案件定谳的最后一次裁判。
《国语辞典》:治安法庭  拼音:zhì ān fǎ tíng
专门审理流氓案件的机构。由于流氓的行为不一定构成刑责,因此无法归于刑事庭管辖,所以治安法庭便应此需而设立。经治安法庭的推事认定是流氓后,便可裁定感训处分。
《国语辞典》:伪證(伪證)  拼音:wèi zhèng
法院审判案件或检察官侦查时,證人、鉴定人、通译,对于有关案情的重要事项作虚伪的供述,并且已经完成具结程序以担保所陈述之内容均属真实者;伪證罪最重可以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国语辞典》:审级(审级)  拼音:shěn jí
法院审理案件,在诉讼程序上有一定的级次。如第一审级、第二审级、第三审级。
《国语辞典》:做案  拼音:zuò àn
从事非法犯罪的案件。如:「歹徒做案手法极为残酷,令人发指。」
《国语辞典》:要案  拼音:yào àn
重大的案件。如:「破要案、抓要犯成了基层员警破格升级的特殊管道。」
分类:重大案件
《国语辞典》:阅办(阅办)  拼音:yuè bàn
大陆地区指案件的审阅和办理。如:「这文件已送有关当局阅办。」
《国语辞典》:公事钱(公事钱)  拼音:gōng shì qián
因诉讼案件而送给吏役的钱。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杂俎篇》:「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论诉曰公事钱。」
《国语辞典》:吃案  拼音:chī àn
指警察接获民众报案时,暗地里压下案件,不依程序据实向上呈报。其中包括「以大报小」或「隐匿不报」等状况。如:「上级三令五申基层警员要据实呈报,不可吃案。」
《国语辞典》:奇案  拼音:qí àn
奇特古怪、扑朔迷离的案件。《老残游记》第一八回:「你想这种奇案,岂是寻常差人能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