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西戎列传·康国〉~53~
十一年,又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于苑囿。

例句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杜甫 山寺

典故
九重春近,仙桃传宴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案:贾至。洛阳人。与父曾俱为中书舍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九天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案:原注。舍人先世尝掌丝纶。】,池上于今有凤毛【池上于今得凤毛】【池上如今有凤毛】【池上如今得凤毛】。
典故
可怕长州桃李妒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七〈新栽梅〉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典故 
桃林卧草,华岳嘶风
 
马向华山


《尚书》卷十一〈周书·武成〉~60~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旧题汉·孔安国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典故
桃李成阴
 
桃李树
 
桃李阴
 
树李
 
树桃李
 
满城桃李
 
满庭桃李
 
满门桃李

相关人物
阳虎

参考典故
栽桃李


《韩诗外传》卷七~306~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诗曰:「无将大车,惟尘冥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655~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郤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简释

桃李:喻学生、弟子。唐李白《赠崔侍御》:“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荫。”


例句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张谓 寄李待御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李白 赠徐安宜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典故
夭桃繁李
 
秾李夭桃


《毛诗正义》卷一之二〈国风·周南·桃夭〉~3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汉·毛亨传:「兴也。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唐·孔颖达疏:「毛以为少壮之桃夭夭然,复有灼灼然此桃之盛华,以兴有十五至十九少壮之女,亦夭夭然复有灼灼之美色,正于秋冬行嫁。」
《毛诗正义》卷一之五〈国风·召南·采葛〉~66~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东汉·郑玄笺:「华如桃李者,兴王姬与齐侯之子颜色俱盛。」
典故

《太平御览》卷九六七
《汉旧仪》曰:《山海经》称:东海之中,度朔山,山上有大桃,屈蟠三千里。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
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屈盘三千里。曰蟠桃。○

例句

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施肩吾 望晓词

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 李群玉 洞庭风雨二首之二

弹乌崦嵫竹,抶马蟠桃鞭。 李贺 相劝酒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披山穷木禾,驾海逾蟠桃。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 章孝标 送金可纪归新罗

典故
千年桃

相关人物
西王母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
王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

例句

其桃千年,始著花些。 顾况 朝上清歌


《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四〈情感·崔护〉~258~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简释

人面桃花:喻艳遇。宋苏轼《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映帘空复小桃枝,乞浆不见应门女。”

人面桃花:喻女子美貌。清黄遵宪《不忍地晚游诗》之七:“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薄纱笼。”

典故
三次偷桃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博物志》卷八〈史补〉
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典故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2~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之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符于傍,百鬼畏之。
典故
桃符旧句


《全宋诗》卷五百六十四〈王安石二七·元日〉~6685~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典故
桃姊桃妹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九〈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桃叶歌三首〉~055~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桃叶歌三首〉~664~
《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隋晋王广伐陈,置将桃叶山下,及韩擒虎渡江,大将任蛮奴至新亭,以导北军之应。子敬,献之字也。」
典故

《晋书》卷十九〈礼志上〉~600~
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典故
桃红千遍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浩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需浪饮丁都护【不需乱舞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新绿【羞见秋眉换深绿】【羞见秋眉换新绿】【看见秋眉换深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漢語大詞典》:金桃
桃的一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日本国 有金桃,其实重一斤。” 唐 杜甫 《山寺》诗:“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 崇仁 饶焯景 仲 与余言:尝见 武林 有金桃,色如杏,七八月熟。因知东都事略所记外国进金桃、银桃种,即此。”《广群芳谱·果谱一·桃》:“金桃,形长,色黄如金,肉黏核,多蛀,熟迟,用柿接者,味甘色黄。”
分類:桃的一种
《國語辭典》:休牛归马(休牛歸馬)  拼音:xiū niú guī mǎ
将牛马放牧,不再作军用。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刀兵。《艺文类聚。卷一三。帝王部三。晋穆帝引晋穆帝哀策文》:「风扫天宇,休牛归马,卷旗卧鼓,俾我蒸民。」也作「休牛放马」、「休牛散马」。
《國語辭典》:蟠桃  拼音:pán táo
1.植物名。蔷薇科李属。原产中国大陆。果实也称为「蟠桃」,呈扁圆形,中有凹窝,其味甘美。参见「桃」条。
2.神话中的仙桃。传说三千年结果一次,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
《國語辭典》:蟠木  拼音:pán mù
盘屈的大木。唐。白居易 答马侍御见赠诗:「蟠木讵堪明主用,笼禽徒与故人疏。」
《漢語大詞典》:蟠桃胜会(蟠桃勝會)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國語辭典》:人面桃花  拼音:rén miàn táo huā
1.唐人崔护于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在一人家邂逅一位女子。第二年的清明日,崔护想起这段往事,又再次造访那户人家,却见大门深锁,因此在门上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以「人面桃花」比喻男子思念的意中人或与意中人无缘再相见。宋。袁去华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词:「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一七出:「闪孤眠帐额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也作「桃花人面」。
2.戏曲剧目。清舒位撰。演崔护的故事,因题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句,故以为名。
《國語辭典》:桃符  拼音:táo fú
1.古代相传有神荼、郁垒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时于门旁设两块桃木板,上面书写二神之名或画上其图像,用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2.春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
《漢語大詞典》:桃根桃叶(桃根桃葉)
泛指美女。 清 周亮工 《丽人行冰上同薗次赋》:“桃根桃叶莫相催,艷极轻波不敢洄。”参见“ 桃叶 ”、“ 桃根 ”。
分類:美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桃梗
(1).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旧俗置以辟邪。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后汉书·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儺人师讫,设桃梗、鬱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2).比喻任人摆布的傀儡。 明徐复祚《投梭记·闺情》:“千般恨顿上眉尖,是前生少欠。身如桃梗,命比春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