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 〈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 〈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漢語大詞典》:拗句格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参见“ 拗体诗 ”。
《漢語大詞典》:犯尾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自 梁 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杜甫 《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 仇兆鳌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满 函关 ’、‘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 八病 ”。
《漢語大詞典》:拗句格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参见“ 拗体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