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栗里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晋 陶潜 曾居于此。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尝往 庐山 , 弘 命 渊明 故人 庞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间。” 唐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诗:“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旧山川。” 李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梦,寻壑经邱 栗里 情。”
《漢語大詞典》:梨栗
亦作“棃栗”。
(1).梨树与栗树。 汉 扬雄 《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
(2).指梨子与栗子。 唐 秦系 《山中奉寄钱起员外兼简苗发员外》诗:“稚子唯能觅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 明 高启 《赠杜进士儿端》诗之二:“不贪棃栗自相亲,识是君家旧友人。”
《漢語大詞典》:芋栗
橡栗。因其形似芋艿,故名。一说指芋艿和橡栗。 唐 杜甫 《南邻》:“ 锦里先生 乌角巾,园收芋栗不全贫。” 宋 杨万里 《寄题刘成功锦里》诗:“我今头白苦思归,羡君山园芋栗肥。”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诗:“言我衣裳凉,饲我芋栗熟。”
分類:橡栗芋艿
《漢語大詞典》:栗留
“ 黄栗留 ”的省称,即黄莺。 金路铎 《高唐刘氏驻春园》诗:“醉乡天地白日永,鶗鴂栗留皆好音。” 清 查学 《女冠子·春恨》词:“栗留啼也,唤起多少情绪。”
分類:黄莺
《國語辭典》:茧栗(繭栗)  拼音:jiǎn lì
1.初生的小牛,其角如茧如栗,故以茧栗指小牛。《国语。楚语下》:「郊褅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牲用茧栗,玄酒陶匏。」唐。颜师古。注:「谓牛角如茧及栗者,牛之小也。」
2.比喻花苞。宋。黄庭坚寄王定国诗。序〉:「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捲,髣髴三生杜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杨州风物鬓成丝。』」
3.形容初生的笋。宋。黄庭坚食笋十韵〉:「茧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
《漢語大詞典》:茧栗
谓小牛的角初生时状如茧和栗子。《孔子家语·郊问》:“ 孔子 曰:上帝之牛角蠒栗,必在涤三月。” 汉 焦赣 《易林·乾之旅》:“蠒栗牺牲,敬享鬼神,神嗜饮食,受福多孙。” 汉 王充 论衡·祀义:“圜坵之上,一蠒栗牛,粢飴大羹,不过数斛,以此食天地,天地安能饱?”参见“ 茧栗 ”。
《漢語大詞典》:橡栗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
《國語辭典》:股栗  拼音:gǔ lì
腿部发抖。形容极为恐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也作「股慄」。
《漢語大詞典》:枣栗(棗栗)
(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战国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门 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於民,此所谓天府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枣栗为食。”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仪礼·士昏礼:“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贾公彦 疏:“枣栗,取其早自谨敬。”国语·鲁语上:“夫妇贄不过枣栗,以告虔也。” 韦昭 注:“枣,取蚤起,栗,取敬肃。”
《國語辭典》:栗烈  拼音:lì liè
寒冷。《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宋。范成大 思佛亭晓望诗:「栗烈刚风刮病眸,登临何啻缓千忧。」也作「慄冽」。
分類:凛冽严寒
《國語辭典》:战慄(戰慄)  拼音:zhàn lì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晋。羊祜 让开府表:「智力不可强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慄,以荣为忧。」《三国演义》第三回:「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慄不能言。」也作「颤慄」。
《漢語大詞典》:楖栗
亦作“ 楖櫪 ”。 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 唐 贾岛 《送空公往金州》诗:“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宋 陆游 《小园》诗:“倦就盘陀坐,闲拈楖栗行。”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鸣凤曲〉韵》:“遮眼开经卷,蒙头坏衲衣……震风威,横担楖栗万山归。” 清 溥畹 《虎丘访卖花老人》诗:“缓携楖栗访山家,一路斜阳五色霞。” 清 恽敬 《子惠府君逸事》:“ 郑痴菴 常与先府君过从……为人頎长白须冉,擕楖櫪杖,有出尘之表。”
《國語辭典》:栗栗  拼音:lì lì
1.众多的样子。《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栗栗。」
2.恐惧戒慎的样子。《汉书。卷九。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懔懔栗栗,若坠若覆。」
《骈字类编》:栗棘
宋 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 其二十六 金刚圈子栗棘蓬,解透横行四天下。
《漢語大詞典》:觱栗
(1).即觱篥。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一日公召 陶 同游,问及往日芦管之事……其管絶微,每於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乃为诗寄之,有云:‘风紧黄云新觱栗,月明青草旧琵琶。’”参见“ 觱篥 ”。
(2).筝的一种。长离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音乐·筝:“《类山》:长离,筝名。 武夷山 谢英妃 抚长离。又长离一云觱栗。”
(3). 宋 时对道士的俗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优语:“内宴日,参军四筵张乐,胥辈请僉文书,参军怒曰:‘我方听觱栗,可少缓。’请至三四,其答如前。胥击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坏了。’盖是俗呼黄冠为觱栗也。”
分類:觱篥道士
《國語辭典》:觱篥  拼音:bì lì
乐器名,吹管乐器。胡人吹奏的一种木管乐器。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全长七寸,状似胡笳而九孔,其声甚悲。也称为「悲栗」、「悲篥」、「悲慄」、「筚篥」、「觱栗」、「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