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慑栗(慴慄)
恐惧战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费直义公:“已而见巨蟒,其径如瓮,某慴慄无人色。”
分類:恐惧战慄
《漢語大詞典》:慑栗(懾栗)
栗栗危惧。 唐 裴铏 《传奇·赵合》:“又太阴稍晦,即闻城之四隅多有人物行动声,言云:‘夜攻城耳。’城中慑栗,不敢暂安。”
《漢語大詞典》:肃栗
见“肃慄”。
《高级汉语词典》:肃慄
戒畏自警
《漢語大詞典》:肃慄(肅慄)
谓戒畏自警。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百姓见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肃慄以彰示将来。”
《漢語大詞典》:振栗
见“振慄”。
《漢語大詞典》:振慄
颤抖。《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痛鬱冒,不知人,迺洒浙恶寒,振慄譫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於是遂斩 庄贾 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分類:颤抖
《骈字类编》:竹栗
宋书周朗传田非胶水皆播麦菽地堪滋养悉蓺纻麻荫巷缘藩必树桑柘列庭接宇唯植竹栗
《国语辞典》:栗碌  拼音:lì lù
事务忙碌。如:「他整天东奔西跑,栗碌不堪。」也作「栗六」、「栗陆」。
分类:事务忙碌
《国语辞典》:栗苞  拼音:lì bao
1.栗实的总苞。一个栗苞内通常有二、三个坚果。也作「栗蓬」、「栗房」。
2.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击别人头部的动作。如:「凡事都要理性沟通,绝不可对人任意施以栗苞。」也作「栗暴」。
《漢語大詞典》:屹栗
畏惧不安貌。 宋 沈括 《怀归赋》:“吾一念子之往兮,意尤兀硉而屹栗。”
分類:畏惧不安
《漢語大詞典》:忧栗(憂栗)
见“忧慄”。
《漢語大詞典》:忧慄(憂慄)
忧愁恐惧。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摇荡 箕 濮 情,穷年迫忧慄。” 唐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 关中 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宋 范仲淹 《谢许让观察使守旧官表》:“愿迴宠异,少宽忧慄,三黷天听,义不容诛。”
《漢語大詞典》:詟栗
见“ 讋慄 ”。
《漢語大詞典》:詟慄
亦作“ 讋栗 ”。 恐惧;震慑。 唐 柳宗元 《晋问》:“貙豻虎兕,奔触讋慄,伏无所入,遯无所脱。” 宋 汪藻 《镇江府金山神霄宫碑》:“蛟龙讋栗 江 神虔,惊涛弭伏云海鲜。” 明 谢肃 《樗舍记》:“及皇 明 聿兴,天戈一麾,四海讋慄。” 章炳麟 《〈张苍水集〉后序》:“羣虏讋栗丧气而不敢动。”
分類:恐惧震慑
《漢語大詞典》:詟栗(讋栗,讋慄)
恐惧;震慑。 唐 柳宗元 《晋问》:“貙豻虎兕,奔触讋慄,伏无所入,遯无所脱。” 宋 汪藻 《镇江府金山神霄宫碑》:“蛟龙讋栗 江 神虔,惊涛弭伏云海鲜。” 明 谢肃 《樗舍记》:“及皇 明 聿兴,天戈一麾,四海讋慄。” 章炳麟 《〈张苍水集〉后序》:“羣虏讋栗丧气而不敢动。”
分類:恐惧震慑
《漢語大詞典》:贞栗(貞栗)
见“ 贞烈 ”。
《國語辭典》:贞烈(貞烈)  拼音:zhēn liè
坚守节操,宁死不屈。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
《國語辭典》:颤慄(顫慄)  拼音:zhàn lì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如:「这阵寒风令他全身颤慄。」也作「战慄」。
分類:发抖哆嗦
《漢語大詞典》:猴栗
栗子的一种。又名茅栗、柯栗。 南朝 陈 沈炯 《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鷄跖引清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李卫公 一夕 甘子园 会客,盘中有猴栗,无味。”参阅 明 毛晋 《毛诗陆疏广要》卷二。
分類:栗子
《漢語大詞典》:骇栗(駭慄)
惊惧。新唐书·李宗闵传:“凡不附己者,皆指以二人党,逐去之。人人骇慄,连月雺晦。” 宋 梅尧臣 《豕》诗:“司原悔何由,肝胆空骇慄。”
分類:惊惧